從6歲因燒傷致殘,到40歲站上國際領獎臺,來自周家橋街道的薛雯不僅用球桿擊出了精彩的人生弧線,更用行動搭建起中國殘疾人臺球運動的希望之橋......
六歲那年,薛雯因燒傷造成了肢體殘疾。兩年后,他的父親開了一間臺球室,盡管只有三根手指能夠正常活動,薛雯卻在這方綠色球臺上找到了自己的天地。“握桿確實受限,”他表示,“我會盡量避開自己的短板,通過預判球路來彌補身體上的不足。”即便后來球室關閉,薛雯依然在閑余時間與球友切磋練習,他的球技在日復一日的練習與交流中不斷精進,臺球也成為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參與殘疾人臺球國際賽事之前,薛雯早已在國內(nèi)賽場嶄露頭角,并多次斬獲冠軍。“我之前從未參與過殘疾人臺球賽事,直到2024年才首次參賽。”他坦言,“如今這些國際賽事正在為臺球申奧做鋪墊,這對我們而言是難得機遇。”
懷揣著挑戰(zhàn)自我的決心,薛雯在成功報名國際賽事后,每天堅持臺球訓練,并輔以跑步鍛煉來提升體能和心肺功能。“臺球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態(tài)的考驗。”這位有著二十余年球齡的“老將”感慨道,“站在國際賽場的那一刻,心跳依然會不由自主地加速。平時的輸贏可以一笑而過,但在世界舞臺上,必須將全部實力展現(xiàn)出來,告訴自己一定要贏。”
薛雯(左一)
去年,薛雯先后參加了“2024世界殘疾人斯諾克國際邀請賽上海站”和“2024殘疾人中式八球世界錦標賽美國洛杉磯站”兩大賽事,均斬獲亞軍。這段參賽經(jīng)歷不僅讓他收獲了成績,還讓他心靈深受觸動。
“曾經(jīng)我也埋怨過命運的不公,”薛雯回憶道,“但在賽場上,我看到失去雙手的選手用雙腳握桿擊球,行動不便的選手靠輔助工具堅持訓練,他們來到臺球桌前,仍有一股拼勁在。”這些畫面深深觸動了他,“相比許多選手面臨的困難,我的處境已經(jīng)幸運太多。他們用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著體育的真諦,也讓我放下了心中的抱怨,更加堅定追求勝利的決心。”
登上國際賽場后,薛雯對自我實力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從去年起,他開始加強日常訓練,一個人在球臺前揮桿、擊球、走位,每天進行三小時的重復練習。“在40歲的年紀,會面臨現(xiàn)實壓力,但我不想放棄臺球事業(yè)。”為此,薛雯每晚給孩子輔導功課后,利用睡前的時間打磨球技,在維持生計和追逐夢想之間逐漸找到平衡。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薛雯不僅收獲了各方的溫暖相助,更將這份善意傳遞給了更多殘障臺球愛好者。“重慶小伙彭祥偉用雙腳打球,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薛雯說道,“我將他推薦到了一位朋友的球館免費訓練,想為喜歡打臺球的殘疾人提供更多資源支持。”如今,薛雯作為中國殘疾人臺球運動的推動者之一,致力于搭建一個互助共進的平臺。他表示:“無論是提供訓練場地,還是爭取國際參賽機會,我都愿意盡己所能。”
“我希望有朝一日臺球能夠入奧,自己還能為國爭光。”今年6月,薛雯將遠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征戰(zhàn)新的賽場,讓我們?yōu)檫@位追夢人加油喝彩,期待他在國際舞臺上再創(chuàng)佳績!
圖片來源于受訪者
撰稿:李妍蕾
編輯:畢揚靜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