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特朗普政府要促成俄烏停火,北約根本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組織,俄烏沖突打到現在才發現,過去的這么多年時間里,假想敵竟然只是我們自己?
俄羅斯以一己之力對抗北約三十國提供的軍援,外界總是說,北約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并不是為了戰勝俄羅斯,而是為了消耗俄羅斯,其實這種觀點和說法,不過是在看到俄羅斯難以戰勝,并且西方也不想正面下場和俄羅斯開戰,反而要拋出這樣的說辭,給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留有一線余地而已。好讓俄羅斯領個人情,你看我們西方并沒有想要置俄羅斯于死地,只是支援烏克蘭那個傻子,一些必需的武器而已。
其實戰爭打了三年多,四年頭了俄羅斯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要不是俄羅斯能夠調整戰術,補給后援和武器,解決前線兵力調度問題,不斷進行反撲和加大攻勢,占據烏克蘭東部領土展現出勝利優勢,西方現在又陷入自己的爛攤子無暇顧及,能是現在的態度嗎。
只要涉及戰爭,哪里有手下留情的事,只要但凡還有緩和余地,就不會爆發戰爭。但凡能有調節和希望降低戰爭危害的善意,人們就會促成盡快停火,而不是源源不斷提供武力支援。
直到現在,歐洲各方的態度也和美國存在分歧,馬克龍想要繼續支援烏克蘭打下去,但是美國不允許,內訌的程度不至于,但是意見不統一,彼此總是互相想要掐架的內心戲頗多。
從俄烏戰爭,我國也警醒更多,安全防范意識和對敵人的警惕心也要提高。軍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只有國防力量強大,才能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尊嚴,同時要在推進軍事力量發展的規劃落實方面,不斷加強投入和研發的力量,讓我國要繼續成為具有強大防御力量的國家,提升防空反導等能力,從容應對復雜多變的局勢以及潛伏在暗中的敵人。
從烏克蘭這個前車之鑒,估計國際社會都看出一個殘酷現實,在這個世界上,誰輕信美國霸權的話,放棄自己的國防力量,簡直就是把刀柄交給了對方。
而烏克蘭和美國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被動局面,就是從當年烏克蘭輕信美國的威逼利誘,放棄保留自己強大的國防力量,拆毀軍工生產線,裁減軍隊,放棄武器,銷毀核武和重要的武器部署,認為西方會遵守承諾,保護烏克蘭。結果落到今天成為美國炮灰這樣慘重的教訓,估計讓烏克蘭腸子都悔青了。
也正是因為后悔了,澤連斯基才會破釜沉舟表示烏克蘭要重新擁核,其實重走回頭路,早已不是當年的烏克蘭,尤其現在要重新奮發振作,烏克蘭要走的路還非常遙遠。更何況面對真正停火,戰后重建,穩定民生,重振經濟等諸多問題,還有很多難題沒有解決。
當年俄烏沖突爆發之后,西方的野心也暴露出來,甚至有陰謀意圖,恨不能把俄烏戰爭在我國臺海區域復制,拱火慫恿臺獨分子,拿出武器對抗國家,給臺獨勢力洗腦,希望他們能武力拒統,就是在煽風點火,想要在臺海區域制造爭端引發沖突。
我國的炮兵專家甚至開始憂慮,認為我國的各項武器都面臨升級的需求,要讓國防力量更加強大,需要在多領域裝備方面,都要提升實力。于是軍工專家們就潛心研發火箭炮,深感憂慮一旦未來需要在復雜的巷戰或者登陸作戰時,我國海軍的輔助作戰力量不夠充足,因此研發出多款火箭炮武器,甚至在嘔心瀝血的努力之后,研發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
當我國擁有自行式火箭炮,不論戰場環境多么復雜,都能靈活機動進行移動,隨時可以在任何位置發射,同時打擊精度和爆炸威力都非常恐怖,甚至能摧毀敵人的諸多目標。
在任何戰場環境和條件下,都能形成快速部署發揮打擊作用的戰力,甚至西方媒體跳起來叫嚷,中國的火箭炮其實就是導彈,但是面對造價低廉火力兇猛的火箭炮,又羨慕眼紅嫉妒得難以置信,不明白中國到底怎么研發建造出來的如此先進的武器,直到這時我國軍工專家才松口氣。
直到這時,我國軍迷才明白,一直以來那種對火力不足的恐懼,以及對敵人可能使用飽和打擊的作戰方式,這樣的假象其實一直都是我們自己,而我國作為防御為主的戰略部署,不斷強大國防實力,推動多項軍備研發和建造,同時合理控制成本,都能更好地讓我國的區域拒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