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云南民族眾多,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
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2024年12月,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邊疆治理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這次赴云南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提出要求,為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主線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2024年4月13日,工作人員在中國西雙版納至老撾瑯勃拉邦首發列車上表演。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治國理政戰略全局,提出“治國必治邊”“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等一系列重要論斷、重大舉措,邊疆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要堅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落實黨中央關于邊疆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做好邊疆治理各項工作,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1月13日,2025年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月啟動儀式舉行。李洋 攝
要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全過程各方面,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支持邊疆地區依托自身條件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富民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創發展新局面。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和邊疆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緊扣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協同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通過以穩定保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實踐,推進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根植于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長期共同的生產生活。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要持續挖掘邊疆民族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積極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促進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北盤江大橋跨越云南和貴州交界的大峽谷,大橋上空云霧繚繞。
空間方面,加強邊疆民族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現有的現代化交通網絡、成熟的旅游線路,發展大交通、大旅游、大通道等,深化各民族空間互嵌;文化方面,以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觀為載體,深化文旅體融合發展,促進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互鑒融通,深化文化互嵌;經濟方面,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探索利益共享機制,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深化各民族經濟互嵌;社會方面,以易地搬遷、康養旅居、休閑度假等為載體,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持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機制,深化各民族社會互嵌;心理方面,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引導各民族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各族群眾在廣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交得到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深化各民族心理互嵌。
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
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對于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邊防,維護國家統一,增進中外睦鄰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要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用好邊疆民族地區資源稟賦,加強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展邊境旅游等產業,努力實現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
▲西藏 墨脫縣背崩鄉格林村茶園。新華社記者姜帆 攝
一方面,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更加主動服務對接區域重大戰略,以新質生產力為突破口、以文旅體融合發展為新模式、以特色農業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高地、以資源型產業為基礎推動科技創新、以生態產業創新形成經濟持續活力,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另一方面,發揮邊疆地區沿海、沿邊優勢,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將邊疆民族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和輻射中心,深度融入國際大循環。總之,要統籌協同推進穩邊固邊和興邊富民,創新推進產業升級迭代,以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融入新發展格局。
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
邊疆治理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建設工程,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不斷鞏固和發展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以及各民族共同團進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偉大成就,是民族團結、邊疆穩固的基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以平等促團結、以發展固團結、以文化潤團結、以精神鑄團結,筑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云南省紅河州綠春縣民族宗教局開展“2025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邊關行系列活動”,深入邊境村寨、社區開展集中宣講。
要加快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挖掘邊疆民族地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要以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引導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作者系云南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 |牛銳 海寧
制作 |石建杭
來源 |中國民族報
覺得有用,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