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張機書友會的粉絲,在2025年,我都會對疑難雜癥,癌癥等都來者不拒,進行義診并寫成醫案連刊。
2025年3月27日,張機書友會的一位粉絲跟我說,因為肚臍下十公分左右很痛,以為是盆腔炎,去婦科檢查,打吊針,吃了消炎藥和治療盆腔炎的藥,但治療了半個月沒有什么效果。然后又去泌尿科看膀胱,因為不止痛,還有尿頻的癥狀并且膀胱有脹痛,伴有小腹墜痛,在泌尿科也配了尿路感染的藥,也做了CT,都沒有問題,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小腹痛,想麻煩我看看。故問診情況如下:
1.年齡36歲,身高155/120斤
2. 過往病史:盆腔炎,尿路感染;最近三個月用藥;阿莫西林,益母草,尿感顆粒,婦樂片,
3. 最近不適癥狀:尿頻,尿不痛,有點尿膀胱脹痛,尿完后膀胱依然痛,外加小腹墜痛;每天小腹痛象月經痛,晚上睡前痛得更厲害;還有一個癥狀就是臀部酸痛
4. 大便前段正常的,后段有點溏散,小便偏黃,不口苦也不口渴,胃口正常,睡覺也好的。
附舌苔照:
患者第一次看診時候的舌苔舌底照:
舌診: 舌胖齒痕舌,舌淡紫舌苔白厚膩,脾胃虛寒,舌兩邊淤紅 肝膽火旺心氣虛,中下焦寒濕瘀,上熱下寒
此為上熱下寒,下焦寒凝氣滯,疏泄不暢,血瘀不適,結于少腹,故癥見少腹積塊作痛,淤血結于下焦少府導致疼痛。
證為瘀血結于下焦少腹。治宜逐瘀活血、溫陽理氣為法。開方如下:
桂枝12g,小茴香1.5g(7粒),干姜3g,延胡索9g,當歸9g,川芎9g,沒藥3g,肉桂6g,白芍赤芍各15g,茯苓澤瀉各9g,蒲黃9g,五靈脂6g,巴戟天肉蓯蓉杜仲淫羊藿各10g,炙甘草6g,抓5劑,一天一劑,一劑3服
服2劑后,疼痛減70%~80%,臀部沒有酸痛,尿不頻,但有尿脹痛,故囑咐服完后面3劑應身體無礙了。
服用滿5劑后,僅余傍晚時候有點痛,便囑多付2劑。
按:
為什么這個會是婦科誤診?一開始患者只是肚臍下方十公分很痛,這里女性的子宮、輸卵管、卵巢所在,在中醫里叫女子胞宮、胞脈、胞絡。而盆腔炎,常見于濕熱瘀阻型,表現為下腹疼痛、腰骶酸脹、月經不調、白帶增多、小腹墜脹等,西醫婦科對盆腔炎標準治療方案就是抗生素消炎,左氧氟沙星吊針,隨后配上回家吃的消炎藥等,都是寒涼的藥物,寒氣加重原本虛寒的下焦,導致寒厥血瘀凝滯少腹,更加痛!而且因寒厥而損傷腎陽,導致膀胱氣化失司,而尿頻尿急,最終轉到泌尿科當尿路感染治療,而尿路感染也是消炎抗菌,按濕熱瘀阻治療,清熱化濕藥也是寒藥,結果寒上加寒,快一個月都沒有治好,反而少腹更痛,血瘀更厲害,腎陽更虛。
因此,對此類少腹疼痛,或有積塊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治宜逐瘀活血、溫陽理氣為法。故用少腹逐瘀湯,此方用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溫熱,入肝腎而歸脾,理氣活血,溫通血脈;當歸、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黃、五靈脂、川芎、元胡、沒藥入肝,活血理氣,使氣行則血活,氣血活暢故能止痛,共成溫逐少腹瘀血之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