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光明日報》“改進文風大家談”系列文章之一,作者系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清刻本《歐陽文忠公全集》
歐陽修是北宋的一代文宗,他的優良文風堪稱千古楷模。就其現代意義來說,歐陽修文風的以下特征尤其值得重視。
首先是實事求是,修辭立誠。歐陽修在《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中說:“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后世。”這既是其理論上的信念,也是他寫作時的指南。試看二例:1047年,尹洙去世,歐陽修撰《尹師魯墓志銘》。此銘稱譽尹氏古文“簡而有法”,尹氏家屬以為評價不足,但歐陽修認為四字分量極重,堅持不改。1052年,范仲淹病逝,歐陽修撰《文正范公神道碑銘》。碑文中稱宋、夏戰事起后范仲淹曾與權相呂夷簡“歡然相約勠力平賊”,仲淹之子范純仁深為不滿,要求歐陽修刪去此節。歐陽修堅決拒絕,因為范、呂釋憾確有其事,范仲淹的《上呂相公書》乃歐陽修親眼所見。尹洙是歐陽修的文壇執友,范仲淹更是歐陽修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但歐陽修為二人撰寫碑銘時堅持以事實為根據,從而導出準確可靠的論點。
其次是文字平易樸實,反對浮華艱澀。歐陽修為了倡導健康的文風,先是批判楊億、劉筠等人浮靡華艷的駢體,后又摒棄石介等人怪異艱澀的古文。與歐陽修合著《新唐書》的前輩文士宋祁,好為艱深之辭。歐陽修在唐書局的門上大書“宵寐匪貞,札闥洪休”八字(實即“夜夢不祥,題門大吉”之意),來提醒宋祁文字切忌艱澀。以劉幾為代表的太學生好為險怪之文,歐陽修主持貢舉時看到其試卷中有“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之類句子,當即予以黜落。歐陽修左右開弓地對不良文風進行廓清掃除后,又精心提攜培育蘇軾、蘇轍、曾鞏等后起之秀,終于形成平易樸實、簡潔暢達的新文風。
第三是嚴肅認真,反復修改。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初稿寫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最后才改成“環滁皆山也”五字,后代傳為佳話。其實作文多改,是歐陽修的一貫風格。《春渚紀聞》稱歐公“作文既畢,貼之墻壁,坐臥觀之,改正盡善,方出以示人”。《寓簡》記歐公“晚年嘗自竄定平生所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當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卻怕后生笑。’”
歐陽修的優良文風從一個側面閃耀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芒,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原載《光明日報》2024年6月5日第1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