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4 月 8 日消息,近期網絡上出現一批“坑老”直播間,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家中老人“癡迷”上了某些直播間,在主播話術誘導下購買了非處方藥、保健品等商品,甚至有老年人不惜背上高額貸款。這些直播間有一整套操作套路和模式,使得老人們深陷其中。
央視網今天發文報道了此類“坑老”直播間常見的誘導手段,主要打著“養生課”“專家義診”的幌子,利用“送雞蛋”、“提供答題現金紅包”等引導老人長期關注直播間,進而向老人推銷各種非處方藥、保健品,老人往往深陷其中,不顧子女勸阻也要購買高價“三無產品”。
▲ 圖源央視網(下同)
IT之家注意到,央視網援引一位江西讀研一的劉鵬例子,劉鵬的爺爺成了直播間的忠實消費者,其每天點開微信群里的鏈接看直播,全部看完能領 3 張兌換券,憑券可去線下門店換雞蛋。
劉鵬出示的群聊截圖顯示,這個名為“富民路店長服務(2 群)”的群有 105 名成員,群聊十分活躍。管理員不時發布“堅持看播,福利多多”“山核桃油券繼續發放”“還可到店領取 6.8 元現金紅包”等信息。開播前,管理員會發紅包,標注開播時間。相應“兌換券”通常在直播開始、中間、結尾 3 個時段發放,要領到券得全看完。
劉鵬爺爺不僅領券,還購買了大量商品。爺爺有記賬習慣,賬本上列著洗面奶、蟲草、五常大米、泡腳藥等物品以及購買日期、價格,“前前后后花了兩萬多元”。
老年人如何一步步深陷直播購物難以自拔?多名受訪者透露,這些主播會“手把手”教老人綁定銀行卡或移動支付,添加收貨地址并下單,甚至這些主播還會要求老人下載安裝“付款免息分期”軟件。
某養生群群主透露,之所以要添加老人微信,一是為了提高用戶黏性,通過推送養生課視頻、發紅包讓老人“離不開你”;二是為了銷售藥品,“養生課前 9 天沒有推銷環節,純科普,等用戶習慣了、信任你了,開始賣藥,主要是 OTC 藥(非處方藥)”。
所謂免費養生課,其實只是誘餌,就是為了后期捆綁銷售高價藥品或服務。該群主介紹,9 天養生課后,一個銷售平均能完成 3000 元的銷售額。藥品從藥廠直接發貨,貨到付款,“只要開封,就不能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