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是一個令人神往而且充滿神秘的職業。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涌現出了無數中外合作、民心相通的故事,而外交官是其中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和推動者。
為配合“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作家協會于2021年發起成立“一帶一路”文學聯盟,迄今已有42個國家的36家文學團體、26位個人會員加入,為推動“一帶一路”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貢獻了文學力量。最新出版的《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一書就是聯盟建設的成果之一。該作品在組稿階段就得到了外交部和文旅部離退休干部局、外交筆會等單位的支持,作家出版社組建專家團隊歷時三年成書。
活躍在180多個國家的中國外交官是中國理念的一線踐行者。中國外交官幾十年間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親聞、親見、親歷、親為,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真實的故事。
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對外聯絡部與作家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新書發布會舉辦,多位外交官參會,他們以親歷者的視角分享了我國外交事業。
《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發布會現場
外交筆會是本書的參與單位之一。“外交筆會”的全稱為“外交部老干部筆會”,是一個由外交部離退休外交官自愿加入的群眾性寫作組織,“外交筆會”以“存史、資政、育人”為宗旨,記錄外交歷史,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并培養和教育外交人才。
外交筆會會長、前駐中非大使孫海潮介紹,三十余年間,外交筆會的成員們發表的文字已超過一億幾千萬字。“大家寫作幾十年間的外交事件,有的是瑣碎的故事,有的是風起云涌的、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
《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收錄了38位駐外大使和參贊撰寫的海外生活故事、中外友好故事、文明互鑒故事,記錄了亞洲、歐洲、非洲、拉美等各地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精神面貌和時代變化。
《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書影
書中有許多從外交官的眼睛所觀察到的這個世界的有趣的細節,孫海潮寫:“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鐘,對中國青銅藝術的了解和研究已達專家級水平。”“巴黎雨果故居幾間屋子的墻壁上都掛滿了中國古瓷和工藝品,因為雨果和他一生的情人朱麗葉都酷愛中國文化,朱麗葉尤愛中國瓷器。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消息傳到歐洲后,雨果怒不可遏地譴責一個叫法蘭西和一個叫英吉利的兩個強盜,打著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雙重旗號遠征中國,對圓明園放火洗劫,必將受到歷史制裁。”孫海潮以這樣的案例證明“絲綢與瓷器為增進中法兩國友誼,繼續發揮著特有的貢獻”。
本書主編、中國前駐俄羅斯使館公使、前駐波蘭、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周曉沛分享道,此次寫作,是年逾古稀的外交老兵們集體執筆書寫時代記憶,也是中國公共外交實踐中首次系統梳理駐外使節親歷敘事的文學工程。在周曉沛看來,這些文字沒有宏大的敘事,卻因感人而充滿力量,“這些歷史長河中的點滴瞬間,某種意義上是傳承歷史、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鳴。”
《外交官筆下的“一帶一路”》內頁
書中收錄了周曉沛的一篇名為《“詩與劍”的俄羅斯文化》的文章,周曉沛寫道:“俄羅斯被稱為是一個‘詩與劍’的民族。東西方文化交融,既有斯拉夫人的豪放、粗獷,又有詩人般的激情、浪漫。用‘鐵的詩句’向沙皇暴政挑戰,歌頌自由民主的兩位偉大詩人普希金、萊蒙托夫,都是因為愛情——-‘捍衛愛與尊嚴’決斗而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外交官們以自己的觀察與體悟為讀者理解世界提供新的視角。
周曉沛介紹道,本書的作者大都年逾古稀,幾乎一輩子都在為結下不解之緣的亞、非、拉、歐亞,這些“一帶一路”地區辛勤耕耘,親身經歷了一樁樁重大的外交事件,見證了一件件平凡友好的事例,也領略了不同民族特色的風土人情。不論是駐外使節,還是文化參贊,他們既是國家使命的踐行者,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擺渡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