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葬中湘文烈王,陶公山氣郁蒼蒼。踏青修楔游人伙,爭奠茝蘭圍墓香。——何承珍
何騰蛟,字云從,貴州黎平府(今貴州黎平)人。崇禎年間,以鄉試中舉,初為南陽縣令,后轉任淮徐兵備僉事。其時,天下大亂,流寇蜂起,何騰蛟鎮撫有方,境內流寇絕跡,一時名聲鵲起。順治二年(1645年),左良玉以“清君側”之名東征南京,何騰蛟不愿助紂為虐,遂率堵胤錫、傅上瑞、嚴起恒、章曠、周大啟、吳晉錫等部轉進長沙,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軍攻陷南京,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建立南明隆武政權,何騰蛟遂率部歸順隆武政權。不久后,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清軍擊殺,數十萬大順軍土崩瓦解,其中不愿歸降清軍的劉體仁、郝搖旗等部決定歸順隆武政權,遂率五萬余人進入距離長沙百里的湘陰城。
彼時,長沙城內的明軍不到萬人,眾人皆疑懼大順軍歸順的誠意。何騰蛟分析局勢后,認為可以接受大順軍,一則增加實力,再則減少敵人。于是與謀臣章曠謀劃,派部將萬大鵬前去招安劉體仁、郝搖旗。而后,郝搖旗又招攬到袁宗弟、藺養成、王進才、牛有勇等大順軍舊部前來歸附,總兵力十余萬,皆歸何騰蛟節制,一時間,聲勢大振,長沙儼然成為抗清大堡壘。
不久后,何騰蛟又派堵胤錫招撫了李自成的侄子李過以及李自成的部將高一功等部10萬余眾。一時間,南明憑空增加了20萬生力軍,且都是久經戰陣的大順軍精銳,抗清力量為之一振。隆武帝高興地加封何騰蛟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并賜爵定興伯。順治三年(1646年),明朝宗室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建立南明永歷政權,朱由榔加授何騰蛟為武英殿大學士領太子太保銜。順治五年(1648年)正月,朱由榔又加封何騰蛟為太師,成為南明最高級別的文官,又節制著湖廣(今湖南湖北境內的所有明軍,誠可謂南明第一人是也。
當時,何騰蛟麾下軍隊由明朝官軍和投效的大順軍組成,二者曾經是死敵,如今雖然因為抗清走到了一起,但雙方的矛盾始終沒能消除。而何騰蛟又一味袒護官軍,對大順軍則肆意打壓、拆分,每逢戰事皆以大順軍為先鋒炮灰,使得大順軍將士對其極度不滿,以至于后來李過、高一功等大順軍將領集體出走,轉戰到川鄂交界處的夔東山區建立新的抗清基地(夔東十三家的前身)。
由于何騰蛟沒能團結好大順軍,使得大順軍精銳大量出走,自己信賴的官軍又戰斗力低下,湖廣的形勢愈加危險。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趁機大舉進攻,當時何騰蛟駐防湘潭,城內兵少將寡,很快便被清軍攻陷,何騰蛟亦被清軍俘虜。清廷派何騰蛟曾經的部將徐勇勸降何騰蛟,何騰蛟堅決拒絕投降,絕食七日而死。永歷皇帝聞知何騰蛟殉國的消息后大慟,下詔追贈其為中湘王,謚文烈,以彰其志。
《明史》作者張廷玉評價何騰蛟道:“崎嶇危難之中,介然以艱貞自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