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期,各家上市金融公司陸續披露了2024年業績報告。歸母凈利潤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關鍵財務指標。銀行方面,以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例,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2024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658.63億元、3355.77億元、2820.83億元、2378.41億元、935.86億元、864.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51%、0.88%、4.72%、2.56%、0.93%、0.24%。
保險公司方面,以五大上市險企為例,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66.07億元、1069.35億元、449.6億元、428.69億元、262.29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47.8%、108.9%、64.9%、88.2%、201.1%。
總體來看,大多數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凈利潤保持穩健增長,凈息差、不良貸款率、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標向好,質量、規模、效益實現了均衡發展。
業績增勢良好
凈息差是商業銀行綜合平衡讓利實體經濟、自身穩健增長、商業可持續等多目標后的結果。作為核心盈利能力指標之一,銀行業凈息差在2024年延續了收窄趨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2%,比上年末下降17個基點。截至2024年業績報告期末,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凈息差均不足2%。具體來看,郵儲銀行1.87%、建設銀行1.51%、工商銀行1.42%、農業銀行1.42%、中國銀行1.4%、交通銀行1.27%。
“我們相信隨著經濟的逐步回升向好,銀行業的凈息差也將逐步企穩。”中國農業銀行董事會秘書劉清在業績發布會上分析,從宏觀層面來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但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需求不足、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挑戰仍然存在,商業銀行業務經營面臨一定挑戰,預計2025年銀行業凈息差仍將承壓。從凈息差變動來看,一是考慮2024年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和LPR下調,受重定價因素影響,貸款收息率仍面臨下行壓力,將推動資產端收息率繼續下行;二是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持續釋放,存款付息率仍有下行空間,加之同業負債成本下降,有望進一步推動負債端付息成本下降。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負債管理永遠是大型商業銀行管理必須要解答的一道難題,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負債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信用曲線下沉,那么就會承擔一些高風險的信貸業務。如果這樣的業務成為資產負債表中占比相當一部分的業務組成部分,那么對整體質效就會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據多家上市險企分析,2024年歸母凈利潤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受資本市場回暖推動投資收益提升的帶動。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投資資產分別為1.64萬億元、6.61萬億元、5.73萬億元、2.73萬億元、1.63萬億元。
具體來看,2024年,中國人保實現凈投資收益573.18億元、總投資收益821.63億元,凈投資收益率為3.9%、總投資收益率為5.6%;中國人壽實現凈投資收益1956.74億元、總投資收益3082.51億元,凈投資收益率為3.47%、總投資收益率為5.5%;中國平安實現凈投資收益1754.2億元、總投資收益2064.25億元,凈投資收益率為3.8%、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8%;中國太保實現凈投資收益827.99億元、總投資收益1203.94億元,凈投資收益率為3.8%、總投資收益率為5.6%;新華保險實現凈投資收益452.83億元、總投資收益796.87億元,凈投資收益率為3.2%、總投資收益率為5.8%。
中國人壽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暉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的投資業績比上一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新高。中國人壽通過股票、公募基金、私募證券基金等多種形式提升權益配置組合,權益配置規模近年來一直在增長,2024年全年凈加倉超過1000億元,權益投資收益取得了很好的增長,實現了提升收益與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雙贏。
展望2025年,多家上市險企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增加權益資產配置,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落地。
分紅保持穩健
在各家上市金融公司亮眼的業績表現下,市場對其分紅情況也十分關注。在凈利潤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仍以高分紅傳遞著經營信心。
工商銀行2024年中期及末期派發現金股息合計每10股人民幣3.08元(含稅),總派息額約人民幣1097.73億元;建設銀行2024年全年現金股息為每股人民幣0.403元(含稅),全年現金股息總額1007.54億元;農業銀行在中期分紅基礎上,再向全體股東每10股普通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255元(含稅),兩次合計每10股派息2.419元,派息總額846.61億元;中國銀行連同中期股利在內的全年現金股利為每10股人民幣2.424元(稅前),全年擬合計分紅713.6億元(稅前);交通銀行2024年度向普通股股東共計分配現金股利人民幣281.46億元,占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32.68%;郵儲銀行2024年全年現金股利為每10股人民幣2.616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259.41億元(含稅)。
股份制銀行也有不錯的分紅表現。例如,中信銀行2024年全年擬進行現金分紅194.55億元(含中期),分紅比例進一步提高至30.5%。“近幾年,中信銀行的分紅水平保持了穩步提升。去年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了中期分紅,以實際行動不斷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基于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我行會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在2024年至2026年度,每年現金分紅占歸屬本行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比例要力爭保持在30%以上。”中信銀行董事會秘書張青在業績發布會上說。
與此同時,五大上市險企的分紅水平均保持穩健。中國平安擬派發2024年全年股息每股現金2.55元,同比增長5%,基于歸母營運利潤計算的現金分紅比例為37.9%,分紅總額連續13年保持增長;中國人壽首次實施中期派息,連同擬派發的2024年末期現金股息,全年累計派息達183.72億元;新華保險2024年合計擬派發現金股利78.93億元,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超30%,總額同比增加近200%;中國人保2024年全年現金分紅79.6億元,同比增加10.6億元;中國太保擬按每股1.08元(含稅)進行現金股利分配,共計分配103.9億元。
“公司分紅政策是投資者和分析師關注的熱點。我們將根據行業實踐,不斷優化新準則下分紅政策和中期分紅政策。積極研究制定以每股紅利長期穩定增長為核心指引的分紅政策,努力為投資者提供持續、穩定、可預期的投資回報。”中國人保總裁趙鵬在業績發布會上說。
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付欣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相信未來分紅的政策會保持穩定,與公司的營運利潤掛鉤,并且相信能夠給股東提供比較好的回報。
資產質量提升
資產質量是金融機構的生命線。如果產生過多不良資產,哪怕其他方面經營情況良好,也會導致金融機構最終經營業績不佳,甚至發生虧損。2024年,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整體穩健向好。除了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同比小幅上升以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34%、1.34%、1.30%、1.25%、1.31%,均較上年有所下降,顯示出整體資產質量的提升。
盡管郵儲銀行2024年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但其不良貸款率僅為0.9%,是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最低的。年報顯示,按產品類型劃分,截至2024年末,郵儲銀行個人貸款不良貸款率為1.28%,同比上升16個基點;公司類貸款不良貸款率為0.54%,同比下降1個基點。由此可見,個人貸款對不良貸款率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拖累。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姚紅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個人貸款不良率受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周期、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共同影響。同時,個人及小微客戶群體的抗風險能力總體偏弱,商業銀行零售信貸資產質量波動幅度普遍有所加大。“資產質量的管控壓力是存在的,但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戰略定位,用好稟賦優勢,充分發揮數字化風控作用,在新環境下保持風險收益的動態平衡。”姚紅說。
“我們始終把防風險作為首要任務,過去一年突出抓好重點領域信用風險防范化解,夯實風險管理基礎。展望今年,我們認為資產質量仍能保持平穩態勢。”中國農業銀行行長王志恒在業績發布會上分析,從外部環境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為穩定資產質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從自身管理來看,農行將繼續圍繞防風險促發展工作主線,把防風險放在前面,加大國家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等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嚴把貸款準入關,持續優化信貸結構。
償付能力充足率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指標,直接反映了其資本充足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9.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9.1%。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8.5%、190.5%、254.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9.2%、123.8%、221.2%。
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中國人保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2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81%;中國太保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8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56%;中國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53.3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07.76%;中國平安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65.2%,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04.1%;新華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24.07%,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17.55%。(經濟日報記者 勾明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