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自習課上,教師根據數智作業反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 學校供圖
“入職3個月就能獨立承擔區級公開課,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是很難的。”湖南省長沙市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青年教師徐展宏近日分享成長感悟時,特別提到了背后的“秘密武器”——數智作業。徐展宏并非個例,在望城區,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借助這一小支點,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初入課堂到站穩講臺的跨越式成長。
作為長沙市城鄉接合部,近5年來,望城區招聘了大量教師,目前全區有中小學教師7000余人,大部分為年輕教師。“年輕教師有活力,但教學經驗不足、作業設計能力薄弱等問題突出。”望城區教育局副局長陽彪坦言,作業雖然是教學中的一個小環節,但卻是關鍵。在傳統作業模式下,教師每天需花費大量批改作業,既缺乏分層設計能力,又難以進行深度學情分析。
2023年,望城區決定啟用數智作業,在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等5所學校率先試點。數智作業通過“智能生成—協同批改—錯題管理—學情分析”全流程閉環,為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套可復制的教學解決方案。
在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記者看到教師只需輸入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數據,系統就能自動生成覆蓋多學科、多難度的分層作業,分為基礎題、拓展題和延伸題。“以前備課需要花大量時間找題、組題,現在系統直接提供多套備選方案,還能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微調。”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數學教師陳超展示著她的備課界面,系統自動標注的“易錯知識點”“高頻考點”等提示,讓作業設計變得更加精準。
作業批改也變得更簡單。“過去每天批改作業需要很長時間,現在一鍵就能完成。學生整體情況如何、錯題有哪些,迅速呈現。”雅禮實驗望城學校初一年級數學教師吳丹妮告訴記者,“以前的課堂是‘跟著課本走’,現在轉變為‘跟著問題走’。”
“作業批改的核心價值在于學情分析,而非簡單判斷對錯。”望城區教育局普職教育一科科長彭伯勛指出,傳統模式下教師需三到五年才能掌握的作業分析能力,在數智作業中變得更加簡單。系統通過人機協同批改生成的可視化數據,實時呈現班級知識掌握圖譜,幫助年輕教師跨越經驗積累的漫長周期,實現教學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徐展宏的成長就是數智作業賦能教師發展的生動注腳。入職初期,他設計的作業常因抓不住重點而收效甚微,數智作業的介入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現在批改作業就像進行CT掃描。”徐展宏展示著系統生成的學情分析報告,“錯題歸因、知識圖譜、能力雷達圖等模塊一目了然,這些數據既是教學反思的依據,也是專業成長的坐標。”憑借數智作業的助力,他入職3個月就完成區級公開課展示。
“數智作業系統如同智能助手,在規范教學流程的同時也激發了創新活力。”望城區第一中學黨委委員戴文波介紹,試點以來,教師們依托系統開展作業微專題教研,開發校本作業資源,形成動態更新的校本資源庫,推動學校教學質量整體躍升。
雅禮實驗望城學校校長杜漸說,借助數智作業,生成學生每周學情畫像,利于教師和家長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長沙市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七年級學生李睿的爸爸就深有感觸:“當畫像趨勢圖變化比較大時,我就會和老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解決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望城區已建成覆蓋60所學校的數智作業平臺,累計生成個性化作業120萬份,教師批改效率提升40%,學生錯題鞏固準確率提高35%。“我們將繼續深化數字化應用,讓優質教育資源像自來水一樣‘流’進每間教室。”陽彪表示,該區計劃繼續推廣數智作業,并建立教師數字成長檔案,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8日 第04版
作者:本報記者 余杏 通訊員 肖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