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要通過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有力回答“強國建設,開大何為”的時代命題。
文/《在線學習》主筆 劉增輝
新年伊始,《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正式發布。《綱要》將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明確為教育強國建設的“八大體系”之一,為開放大學帶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浙江開放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王正東
作為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省級開放大學如何結合實際,構建省域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本刊就此對話浙江開放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王正東。他表示,浙江發展基礎和自然稟賦并不厚實,發展只能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也要沿著“改革”“開放”“創新”三條路徑,將全面深化開放大學綜合改革引向深入。
把握教育數字化這一戰略核心
在線學習
《綱要》指出,要全面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那么對“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應如何理解?
王正東:《綱要》提出了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八大體系”,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被納入其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其內涵。
一是要把握教育強國建設這一戰略要求。教育的“三大屬性”、教育強國的“六大特質”和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八大體系”構成了《綱要》之“綱”。其中,終身教育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體系縱向連接,涵蓋各學段,服務人的全生命周期,彰顯了人才培養的長期性和連續性。同時,終身教育又與其他體系相互推動、協同作用,構成教育強國建設的整體框架,也進一步凸顯了終身教育在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系統性躍升過程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的特殊重要性。
二是要把握教育數字化這一戰略核心。“泛在可及”的核心要求就是滿足“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進而賦能“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黨的二十大以來,教育數字化作為推進終身教育的戰略主線貫穿始終,作為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倍增器”作用日益強化。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必須要依靠教育數字化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三是要把握教育公共服務這一戰略重點。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要落實教育公共服務“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要求,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一是普惠性。強化終身學習制度創新和條件保障,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互動、銜接融通、優質發展,滿足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二是可及性。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教育資源共享,彌補“數字鴻溝”,消除“供需縫隙”,滿足社會大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三是便捷性。主動適應學習方式變革,探索教育數字化賦能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大規模因材施教和創新性教學,提供更為高效、互動的學習體驗,打通終身學習“最后一公里”。
以三條路徑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在線學習
針對浙江省實際,浙江開大將通過怎樣的路徑進行變革?
王正東: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我認為,可以沿著“改革”“開放”“創新”三條路徑,將進一步全面深化開放大學綜合改革引向深入。
一是教育數字化戰略“三步遞進”的改革路徑。對標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以及全國教育大會要求:第一步是以教育數字化為牽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第二步是以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為抓手,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第三步是以學習型社會強有力的終身教育保障為支撐,服務教育強國和學習型大國建設。“三步走”戰略是未來進一步全面深化開放大學綜合改革的主題主線,是落實新時代終身教育的使命任務,也是在強國建設中開放大學發展的方位坐標。
二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開放路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人、關鍵在隊伍,起點和基石是教育。開放大學要聚焦“人”的內在邏輯,牢固樹立“大人才觀”,強化教育質量就是核心競爭力、人才增量就是發展新紅利、科技變量就是變革新賽道的理念。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工程,也是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必不可少的任務。我們將錨定這一重點,主動融入“教育培養優秀人才、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大戰略大實踐。
三是終身學習“三教融通”的創新路徑。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看,教育與每個人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是實現人生出彩、生活精彩的關鍵。開放大學的事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越來越展現出開放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的融合整合趨勢,這同時也是終身教育理念內涵和辦學路徑自然擴充的結果。開放大學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民生”上辦學育人,把本區域終身教育與服務的職能真真正正地履行起來,把老年教育、社區教育紅紅火火地推動起來,把各種資源相對充分地整合進來,讓公平而有質量的終身教育可知可感、可觸可達、惠及全民。
開辟教育數字化新賽道
在線學習
在教育數字化方面,學校將如何針對性發力,以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
王正東:近年來,浙江開大加強數字化改革與開放大學綜合改革的有效聯動,持續推進資源融通、業務貫通、數據互通,構建“終身學習全軌跡、教學支持全程化、教學類型全覆蓋、教學服務全方位、平臺標準全開放”的一站式學習環境,推動終身教育數字化集成、集約、集聚,實現整體智治、高效協同。
一是以數字“大平臺”夯實智慧新支撐。按照“一張網、一體化、一盤棋”總體思路,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融合建設與應用,通過應用集成、資源集聚,形成了“1152+N”的總體架構。目前,平臺已匯聚省內外終身教育機構10180家,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終身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以數字“大場景”開辟教育新賽道。圍繞數字化大學目標,建設了學歷繼續教育“在浙學”應用系統、非學歷教育“浙學通”應用系統,再通過學習成果認證系統“浙學銀”實現各類教育場景互通。目前,“在浙學”通過全省高校課程共享聯盟,集聚了精品優質課程6000多門,推進全省109所高校入駐平臺,實現課程共享和跨校學分互認。“浙學通”結合未來社區、未來鄉村教育場景建設,打造全省“學通”系列應用,注冊用戶已達1000多萬人,認證教師近6萬名。“浙學銀”開戶總數達2200多萬人,存入學習成果超1.2億條,學習積分兌換3萬余次,學習成果轉化18.7萬次。
三是以應用“大數據”形成學習新閉環。為貫徹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學校按照“一倉一庫多應用一門戶”的思路,統一建構招、錄、教、學、測、考、評等應用,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領域的數據標準體系和治理體系。探索“人工智能+”助教、助學、助評、助管的閉環教學過程,建立學情診斷、預警和反饋機制。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學習資源建設模式,探索數智賦能的樣板課、樣板資源,支持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運用區塊鏈技術,有序開展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課證融通,深化學習成果在人才評定、就業推薦、技能認定等場景下的協同創新。
推動老年教育、家庭教育融合發展
在線學習
目前,老年教育追不上老齡化的速度是全國存在的普遍問題。浙江省老齡化及老年教育的現狀如何?
王正東:1999年,浙江省進入老齡化社會,成為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22.4%,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長,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浙江開大積極服務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將老年教育作為學校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浙江老年開放大學成立以來,落實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要求,推進“城鄉均衡化、學習數字化、服務專業化”,助力打造“15分鐘老年教育學習圈”和“浙里康養”,取得了諸多標志性成果。
在線學習
浙江開大通過怎樣的努力,使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發展?
王正東: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當前老年教育還不是老齡群體的普遍必需品。如何發揮教育的柔性力量,推動廣大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是一項重要議題。我們發現,老年人更關注“家里事”,特別是親子關系、孫輩教養等。近些年,我們基于“社區是兒童成長、家庭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原點’”這一理念,立足老齡群體的“衣食住行”場景,實施社區家庭教育“原點行動”,努力推動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發展,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創新路徑。
一是構建社區家庭教育省域服務體系。截至目前,依托開放大學和社區教育系統,全省已有10個地市建立了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85%以上的區縣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導機構,為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是探索“一老一小”協同辦學模式。學校在教育內容、基地建設和師資力量等方面推動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跨界融合。制訂《老少共學教育場景建設指引(試行)》,遴選全省“老少共學”實驗基地,通過實驗項目、課程孵化等工作載體提升基層辦學機構服務質量。收集整理家庭中“代際互學”“隔代教育”等現實需求,推進“老少共學”項目,開設社區家庭教育“共享課堂”直播講座。
三是擴大社區教育服務供給能級。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所,重點就親子關系、隔代教育等開展專題研究。研發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業標準,其培訓課程體系被納入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網絡選課平臺。下沉社區探索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項目運行方式,組織開展了“幸福社區——家長成長工作坊”等系列課程的研發和實踐活動。
辦有質量的終身教育
在線學習
要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您認為開放大學需要在哪些方面謀劃改變?
王正東:對開放大學來講,建設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是重大戰略和機遇。我認為,要一體協同立理念、立機制、立方法,探索構建有利于引領和保障開放大學高質量發展的內外環境。
一是理念方面。新時代,開放大學要站在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上去謀劃發展、推進事業,要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去守正創新、尋求突破,加快塑造開放大學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終身教育與科技人才高效貫通新優勢、服務學習型社會高水平發展新優勢;要讓政府更加重視開大,社會更加認同開大,學習者更加需要開大,有力回答“強國建設,開大何為”的時代命題。
二是機制方面。首先要完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機制,保障人人“讀好書”的需求。從“有書讀”到“讀好書”的進階背景下,優質教育資源永遠都是緊缺的。開放大學不僅要辦公平的終身教育,還要辦有質量的終身教育。其次是健全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營造處處“好讀書”的環境。要敏銳捕捉“學校后教育”的旺盛需求,積極賦能技能社會、學習型社會和未來社區(鄉村)建設。第三是形成技能人才培養貫通機制,讓時時“讀書好”的氛圍更加濃厚。有效融入技能培育體系、技能創富體系、技能生態體系,暢通向上流動通道,加快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
三是方法方面。系統觀念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方法,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開放大學必須要堅持好、運用好系統觀念的立場方法。一方面,要樹立全局意識,深刻把握和運用好整體性思維,從“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入手,從“落一子而活全局”的關鍵環節著力,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動綜合改革。另一方面,開放大學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更要確保改革的整體性、聯動性和穿透性,疏通堵點、激活全盤,一體貫通優化分級管理、強化辦學統籌、細化服務支持,讓改革各項措施更加高效落細落地,推動體系協同發展、共同進步。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3月刊(總第112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