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關于肝臟疾病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中,都幾乎提到了一種癥狀:肝區疼痛
沒錯,肝病的確是可能會合并肝區疼痛,且常見與較為嚴重的肝臟疾病,比如急性肝炎、爆發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這種痛感多來自于肝包膜被侵犯和過度牽拉、病變侵犯到了周圍組織和神經等,表現為肝區鈍痛、牽拉痛、刺痛、觸痛、叩擊痛
所以,出現肝區疼痛之后,首先要懷疑是肝臟病變。但是,大家要知道,內臟器官是非常復雜的,肝區疼痛未必只有肝病一個因素,膽囊疾病、慢性胃病、胰腺疾病等,都可能會造成類似于肝區疼痛的癥狀出現。
且導致肝區疼痛的原發性肝病類型也有很多,因此,肝區疼痛只能看作是身體生病的信號,而不是診斷疾病的癥狀。
那么問題來了,出現肝區疼痛,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1、肝功能篩查:如上文中所說,肝區出現疼痛感,最為常見的病因就是肝臟病變。
所以,在進行檢查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肝功能篩查,這包括了各種酶類實驗,特別是對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的實驗檢查,能敏感的反映出肝細胞的損傷與否以及損傷程度。
除此外,反映肝臟分泌和排泄功能的篩查,也非常必要,這包括了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以及總膽汁酸等;
2、甲胎蛋白:到目前為止,可用于原發性肝癌側面診斷的生化檢驗指標只有一種,也就是“甲胎蛋白”,它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診斷,通常在肝癌患者出現癥狀之前的8個月,甲胎蛋白指數就已經開始升高。
同時,甲胎蛋白指標檢查還應用在了肝癌手術療效檢測、術后隨訪以及高危人群的篩查中,一旦發現甲胎蛋白指數升高,就需要提高警惕;
3、影像學檢查:在所有肝臟疾病的篩查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項就是影像學篩查。
這包括了超聲檢查、CT、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等,這些檢查項目可對肝臟、膽囊進行詳細的檢查,既能夠發現肝臟存在的病變,同時還能進一步判斷病情的進展程度、發現肝臟占位性疾病。
無論是肝硬化、肝癌還是肝纖維化,都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問題;
4、肝穿刺檢查:肝穿刺顧名思義,就是對肝臟組織進行穿刺活檢,由于它具有創傷性。
所以臨床也不把肝穿刺作為常規檢查項目,它一般用于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診斷、早期肝硬化、肝臟癌變、不明原因的肝臟腫大、鑒別內科和外科性黃疸等方面。
同時,它還是判斷患者病情、醫生指導治療以及評估預后的診斷方式,穿刺活檢的準確率能達到80%以上,是目前最佳檢查和診斷肝臟疾病的辦法。
寫在最后:如果經過檢查之后,發現肝臟沒有存在問題,那就要考慮是否為其他器官疾病作祟。
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腎等內臟。高維生素的食物帶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卷心菜、胡羅卜、洋蔥、西紅柿、茄子、山藥、紅棗、柑桔等有利于慢性胃炎的恢復。主要是體內寒氣多,由于長期的飲食生活無規律,未節制,讓外邪入侵,膽汁減少,食物停留過久,不能完全消化,且部分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胃的不適等情況,下面下不去,上面下不來,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膽汁和毒素是肝分泌和分離出來的,通過膽囊收縮排出體外,膽不好,就會使得部分膽汁和毒素滯留肝內,影響肝的正常代謝,繼而導致肝的局部損傷,短期是感覺不到的,其會自行修復,根源在膽,膽調養好了,肝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閑暇之余到附近的地里采點灌南苦菜,煮水加紅糖,花冠紫色,莖有白絨,產地灌南,春季采收。葉子背面白色絨毛狀,花冠紫色,原產地連云港灌南,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少吃多餐,要曬干后再用,晚上早點休息,不要熬夜,少食生冷性寒之物,不食辛辣的東西。
而一旦在影像學和肝功能篩查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需要按照醫生建議,進行下一步精確的診斷,以便能全面了解肝臟疾病的各種情況,并開始針對性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