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2》在海外火得一塌糊涂,影片中的“急急如律令”到底怎么翻譯,也曾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討論。其實,我們在很多影視、小說當中,也經(jīng)常會聽到道士念叨“急急如律令”,那么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圖源@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如律令”:漢代公文的“硬核”指令
“如律令”究竟是什么意思?
1990年,考古學家在甘肅懸泉置遺址挖出一枚“迎天馬簡”, 簡文內(nèi)容是,朝廷派專人前往敦煌迎天馬,出長安后,從右扶風往西直到敦煌。沿途驛站傳舍,都要按規(guī)定招待,并提供車馬食宿。
“迎天馬簡”原文中最后出現(xiàn)了 “如律令”三個字,“如律令”到底是什么意思?急急“如律令”究竟有多急?
原來,在漢代,律令是法律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如律令”就是按照法令執(zhí)行的意思,這也是漢代公文結尾的常用格式。在語氣上,這“如律令”還有違律必究的意味。隨著日常文書頻繁使用,這句話也演變成了“催促執(zhí)行”的意思。
例如司馬遷的《史記·三王世家》:“御史大夫湯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諸侯相,丞書從事下當用者。如律令。”再例如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這枚簡牘見證一段歷史
為什么迎天馬這件事要急急“如律令”?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李廣利伐大宛取得勝利,大宛承諾向西漢王朝“歲獻天馬二匹”。20多年后的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御史大夫田廣明下發(fā)了一份朝廷使者的傳信,要求沿途“如律令”一樣迎接“天馬”。
此簡的記載可以證明,這20余年間,大宛一直踐行每年獻馬兩匹的約定。
正是因為出產(chǎn)于大宛和烏孫等地的大批良馬通過敦煌進入漢朝境內(nèi),使西漢的馬種得到迅速改良,漢朝騎兵實力也得到了增強。
因此,在當時的交通條件極不便利的情況下,朝廷每年都要專門派官員遠赴敦煌郡迎天馬。從敦煌郡迎接貢使和天馬再到京師長安,沿途所過之地,要提供車駕和食宿安排,可見漢朝對迎天馬的高度重視。
這條漢朝大軍遠征大宛的路線,最終成了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促進了中國與各國的交流,也就有了詩句“天馬常銜苜蓿花,胡人歲獻葡萄酒”。
急急“如律令”,懸泉置的“標配”
說到急急“如律令”,就不得不提懸泉置。作為漢代建立在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驛置機關,這里每天都在傳遞各種郵件和信息,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等。
這里出土的“懸泉里程簡”與甲渠候官遺址所出“驛置道里簿”可以銜接,完整記錄了從京城長安到敦煌的路線、里程以及沿途經(jīng)過地區(qū),是研究絲綢之路東段交通的重要資料。
在這里,你能看到驛使快馬加鞭地傳遞郵件,還能看到官府為了宣傳“環(huán)境保護法”,將《四時月令詔條》謄抄在墻上,向往來路人廣而告之。
從公文用語到道教咒語
張道陵的“職場靈感”
自從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后,律令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東漢以后,官方文件里已經(jīng)不再有“如律令”的慣用語,因此如律令就再也不屬于皇上的金口玉言。
也正因為如此,東漢的張道陵在創(chuàng)始道教時,根據(jù)他曾經(jīng)當過巴郡江州行政長官的經(jīng)歷,所以在書寫道教驅(qū)使鬼神、治病禳災經(jīng)文的最后部分時,除了效仿以前官方文書中常用的如律令字眼外,還別出心裁地加推出“一如律令”“急如律令”和“急急如律令”,意思都是快快承辦某件事情。“如律令”這一從前專門屬于皇帝用的術語,就此演變?yōu)榈澜痰尿?qū)妖除邪的專用咒語,并出現(xiàn)在社會的日常生活上。
例如流行于東漢、魏晉時期的隨葬物鎮(zhèn)墓罐罐身上,都寫有鎮(zhèn)墓文,其最后寫的文字或者是“如律令”,或者是“急急如律令”;吐魯番出土的許多唐朝隨葬衣物疏里,也寫有“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道教符咒。
徐州云龍山天師嶺張道陵雕像
道教神仙的 "官員編制"
“急急如律令”成為道教符咒,反映出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很大程度受到了現(xiàn)實政治制度的影響。《太平御覽》云:“三清九宮,并有僚屬,例左勝于右。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諸小號,官位甚多也。”
可見,道教諸神的等級,借鑒了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的等級制度。陶弘景《真誥》云:“定祿官僚有左右理中監(jiān),準今長史司馬職。”“又有中郎直事四人,如世之尚書也。”從這些說法可知,道教徒是按照現(xiàn)實官制來幻想道教神仙世界中神仙的等級的。
由于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文官制度相對發(fā)達,所以道教的神也可以粗略地分為文神與武神兩類,且從數(shù)量來說,文神遠多于武神,文神的地位也比武神要高得多,如道教的最高神三天尊以及“六御”等都是文神。
詩文中的“急急如律令”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祭龍文》中寫道:“若三日之內(nèi),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之!急急如律令。”在這首詩中,白居易以“急急如律令”結尾,表達了他急切希望龍王降雨,緩解旱情的愿望,借助這句話的力量,仿佛能夠催促龍王迅速行動,滿足人們對雨水的期盼。
大家都熟悉的唐代詩人陳子昂,他的一篇名叫《榮海文》中就有“無昏汨亂流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這樣的句子。唐代另一位詩人釋寒山也曾經(jīng)寫下“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的詩句。
明代作家湯顯相在名作《牡丹亭》中也用了“急急如律令”——“此符屏卻惡夢,辟除不祥,急急如律令救。”
《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平頂山與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戰(zhàn)斗這一章就有“急急如律令”這樣的咒語。
在現(xiàn)代影視和小說中,“急急如律令”更是成為了一個經(jīng)典的元素,常常被用來營造神秘氛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電影《哪吒2》便是如此,太乙真人每次施展法術時,總會喊出那句 “急急如律令”。
從漢朝的公文到道家術語,再到《哪吒2》的臺詞,“急急如律令”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下次看電影時,不妨留意這些藏在臺詞里的文化密碼,說不定你也能成為“文化解謎家”!
你覺得“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呢?
你還知道哪些影視劇的冷門文化梗?
快來評論區(qū)留言分享吧?
圖文綜合至央視新聞、央視一套、北京青年報、歷史研習社、寫乎、視覺中國、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