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安
圖為李子柒短視頻《雕漆隱花》截圖。資料圖片
在新技術革命和時代變遷背景下,文藝與生活、作者與讀者的界限逐漸模糊,形成了一種生活即文藝、文藝即生活,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新大眾文藝生態。新大眾文藝之新,是創作主體之新、傳播載體之新,也是技術驅動之新、媒體融合之新,更是社會的高度發展和現代化變遷之新。
目前圍繞新大眾文藝的探討,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傳統文藝工作者和新興創作者的身份問題;文藝作品創作傳播的主體轉換問題;新的文藝類型和文化業態問題;AI對文藝創作者專業能力的沖擊問題。但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同樣值得探討,“新大眾文藝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就是其中之一。
通過對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不難發現,這些作品要么體現了當時最深刻的思想觀念,要么代表了當時最高的制作水平,要么針對當時最突出的社會焦點進行表現和回應。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往往都是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手段的結合。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文藝活動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能力限制,生產規模和傳播范圍都不夠,市場淬煉不夠,創作潮流也漸漸從關注社會話題變成個體化的心靈問題,呈現圈子化、封閉化的趨勢。
當下,新大眾文藝的興起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文藝借著新質生產力的東風,重新回到時代生活現場,重新接受社會大眾檢驗。尤其是經由規模空前、水平空前、熱情空前的人民大眾創造,新大眾文藝能夠呈現當下最前沿的科技成就、討論最新潮的文化現象、回應最熱門的現實議題,再次實現先進觀念與先進手段的結合,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為社會進步貢獻文藝力量。
(作者為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延河》雜志社社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2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