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 雋 郁靜嫻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規劃》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規劃》出臺有什么背景和意義?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具備了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的厚實基礎。站在新的起點上,黨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提出明確要求,這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向全黨全社會再次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提出了《規劃》建議。此次印發的《規劃》,明確了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當前,我國正處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這一農業農村發展中長期綱領性文件,是統領“三農”工作的戰略總綱,在農業農村領域將發揮管全局、管長遠的戰略導向作用。《規劃》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將為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行動指南、注入強大動力。
問:《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在總體目標設定上有哪些考慮?
答:《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緊扣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出要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更高水平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按照這個編制思路,將黨中央部署貫穿于《規劃》全文,體現到重點任務和重大政策中。
《規劃》著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三個時間節點,分別制定路線圖和施工圖,提出農業強國建設的分階段目標。明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具體來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4萬億斤,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持續強化,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健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到2035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具體來講,要實現“七個更加”:糧食產能穩固、供給更加安全;鄉村產業鏈升級完善、融合更加充分;鄉村設施完備配套、生活更加便利;鄉村公共服務普惠均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更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健全、社會更加安寧;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到本世紀中葉農業強國全面建成,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農業強國、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既有國外一般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規劃》遵循世界農業強國建設規律,立足我國國情農情,對農業農村發展謀篇布局,繪就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藍圖。
第一,《規劃》提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總體要求。明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二,《規劃》提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七方面重點任務。這些任務涵蓋“三農”工作方方面面,是個有機整體。其中,前五方面任務聚焦農業現代化,體現建設農業強國“五個強”的要求;后兩方面任務聚焦農村現代化,體現“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要求。
一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能提升、結構優化、韌性增強、收益保障、責任壓實的要求,提出全面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水平,健全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儲備調控,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等重點任務。
二是全領域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著眼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整體躍升,推動種業自主創新全面突破,推進農機裝備全程全面升級,促進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全面融合等重點任務。
三是全環節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圍繞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出提升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重點任務。
四是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升級,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提出推動農產品加工流通優化升級,推動農業優質化品牌化提升,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全面綠色轉型等重點任務。
五是進一步深化農業對外合作,培育農業國際競爭新優勢。著眼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出推動農產品外貿轉型升級,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深入參與全球糧農治理等重點任務。
六是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升農村現代生活水平。對標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提出持續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整體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重點任務。
七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別。著力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提出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等重點任務。
第三,《規劃》提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政策協同配合,建強農業強國建設人才隊伍,分類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等。
問:如何抓好《規劃》貫徹落實?
答:《規劃》作為農業農村領域的頂層設計文件,集中體現了國家的戰略意圖、中長期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其生命力在于能落地、能實現。下一步,我們將聚集資源要素、匯聚各方力量,重點抓好規劃任務落實。
一是壓實責任促落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農業強國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扛起主體責任,把農業強國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確保農業強國建設各項任務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保障要素促落實。農村要發展、有活力,離不開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規劃》提出,建強農業強國建設人才隊伍,優先保障農業強國建設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土地供應,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在工作中,我們還將推動各有關部門加強政策協同配合,強化規劃、項目、資金、要素間的有效銜接、協同發力。
三是典型引路促落實。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這決定了農業強國建設不可能一個模式套下來、齊步走。部分發達地區發展基礎較好、特色優勢明顯,有條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先行探索實踐經驗。要推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有條件省份率先建成農業強省,鼓勵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資源條件較好的市地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分類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02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