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用戶請用電腦端打開小程序)
本期要點:OpenAI的AGI幻境與孫正義的豪賭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里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最近,OpenAI正式確定了一項高達400億美元的巨額融資計劃。這個流傳了兩個多月的消息,如今終于塵埃落定。
在這輪融資中,軟銀集團(SoftBank)承諾領投300億美元,其余100億美元由包括Thrive Capital和微軟在內的其他公司共同投資。據悉,首期100億美元資金已到位,剩余300億美元將在2025年底前完成注入。
孫正義(左)與山姆·奧特曼(右)
本輪融資后,OpenAI估值達到了驚人的3000億美元,與字節跳動估值相當,僅次于估值3500億美元的SpaceX。要知道,去年10月,OpenAI完成66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了1570億美元。不到半年,如此巨額的估值又實現了翻倍,確實令人驚嘆。
然而,我認為,OpenAI的400億美元巨額融資并不是他們高歌猛進的新起點,反而可能是其大模型和AGI(通用人工智能)敘事的頂峰。后面很快就會是下坡路了。
正如我們此前多次提到的,DeepSeek的出現,已讓OpenAI等大模型企業面臨嚴峻挑戰。由于AI產業的發展重心已經從AI大模型轉向應用與AI Agents,這筆400億美元的大規模融資,有可能成為OpenAI對于過往領先地位的一次高位變現,和資本被領先幻象所迷惑而做出的“高價接盤”。
首先,OpenAI以往的估值,本質上是建立在“AGI先驅者”的敘事上。之前,它在大模型上確實處于領先地位,但如今他們的技術突破速度已無法支撐自己的估值神話。
OpenAI并沒有顯示出會比其他大模型公司更早開發出下一階段AI大模型的能力。比如,近期ARC-AGI-2測試表明,OpenAI的模型仍然不具備小樣本泛化能力,也就是說,AGI仍然遙不可及。
此前,人們一直期待下一代模型能實現多模態,特別是具備對世界的理解能力,但目前尚無大模型公司真正達到這一水平。OpenAI在這方面也并未展現出明顯進展。
因為這既需要底層算法的突破,同時離不開其他配套技術的發展,包括芯片算力的大幅提升、多模態數據的積累。
而且,科技本就是波浪式前進的。技術往往在一輪重大突破后,就會進入相對停滯狀態。但在此期間,大家也并不會閑著,而是將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和新服務,從而實現各個行業的繁榮。
需要提醒的是,正是這一客觀發展過程,暴露了OpenAI的重大戰略失誤——過于追求技術領先性,卻始終未能向應用轉移,未能構建真正的核心業務護城河。
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OpenAI作為這輪AI革命的引領者,擁有最先進的大模型。用戶為了用到最先進的技術,也只能訂閱OpenAI的服務。因此,云服務商也只能與OpenAI綁定,包括應用開發者也只能調用他們的模型,同時還得注意自己的業務別被OpenAI的某次更新而摧毀。
但DeepSeek等開源模型來了,它們允許企業免費商用、自由調優,還支持私有化部署。通過這種方式,開源模型直接威脅到了閉源模型的商業化基礎:當免費的開源大模型就能實現90%的性能時,企業為什么還要為剩下的10%性能提升額外支付幾十倍的成本?
此時,OpenAI的產品定位就出現了巨大問題。其核心業務,也就是AI大模型,就像個萬能工具箱,看似覆蓋所有AI場景,實則在任何垂直領域都不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
因為最好的模型已經不再意味著最好的使用效果。當所有玩家都能低價獲得性能差不多的大模型時,競爭的關鍵就轉變為誰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力,具有更強的場景適配能力。AI產業的價值創造將越來越依賴于應用層,特別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AI Agents。
很快,最成功的AI公司將不再是技術最強者,而是最懂具體行業痛點的領域專家。他們擁有專業的數據,對用戶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業務和工作流的設計也更合理,因此更能吸引用戶為其服務付費。
OpenAI的萬能工具箱定位卻顯得非常尷尬,他們在每個垂直領域都打不過更懂行業痛點的專業選手,用戶也很可能會逐漸被各個專業選手所瓜分。現在看,OpenAI好像是個無所不能的巨無霸,但未來兩年再看,就會發現它只是個“樣樣通、樣樣松”的空殼子。
但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OpenAI外強中干的狀態,卻忽悠到了軟銀。
可以看出,在OpenAI的最近兩期融資中,微軟已經逐漸退居二線,軟銀和Thrive Capital成為了主角。“OpenAI要完成營利性轉型”和“將部分資金用于星際之門項目”的相關條款,都是由軟銀所推動。
軟銀會有此失誤,與孫正義濃厚的風險投資(VC)色彩有很大關系。風險投資追求高風險、高倍數回報的策略,在對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的早期投資中或許還能奏效,但隨著管理資金規模的提升,軟銀實際上已進入私募股權投資(PE)領域,其投資的企業規模也更大了,投資邏輯應當更側重于穩健增長和價值實現,而不是靠推升估值并期待下一個接盤俠的出現。
這次,孫正義將30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于OpenAI這樣一個已經估值很高的項目,并期望其估值能在短期內再翻數倍,無異于癡人說夢。
OpenAI若要在3000億美元的基礎上再翻三倍,也就是市值達到萬億美元級別,就要和臺積電這樣的科技巨頭一樣,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但很明顯,未來幾年OpenAI的收入利潤不僅難以大規模增長,還會面臨各方競爭者的圍剿。
孫正義則很可能重演百億美元高位接盤WeWork的悲劇,再次成為“最強接盤俠”,并且還會錯過未來真正的AI巨頭,也就是那些誕生于專業領域、實現了“模型-數據-場景”三位一體的務實玩家。比如,在應用化方面,OpenAI的競爭對手Anthropic就明顯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在上周的特訓營直播課上,我對特朗普“對等關稅”、OpenAI巨額融資等一系列熱點問題都進行了詳細分析,如果你感興趣,歡迎掃碼加入,和我一起,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 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鏈接!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用戶請在電腦端打開)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全球AI獨角獸一覽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