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20-40年代,有四位風華絕代的女神驚艷的世人。張織云眼波流轉成就初代影后神話,阮玲玉用默片時代的眼淚浸透半座上海城,周璇的金嗓子至今仍在老唱片里婉轉低徊。
她們在鏡頭前演盡悲歡離合,卻不知自己的人生劇本早已寫滿時代的裂痕。
張織云:電影皇后
1926年的上海,35家電影公司舉辦了我國第一屆電影博覽會,轟動一時。張織云就是當年票選出的“電影皇后”,比第一屆奧斯卡還早三年。而她的故事像她主演的默片般無聲卻震撼。
張織云原名張阿喜,出生在廣東。父親去世后,她隨養母去了上海。1923年,電影公司招考演員的廣告讓18歲的張阿喜動了心。這個在照相館當學徒的少女不會想到,她隨手填寫的"張織云"將成為中國影壇的傳奇。
初入攝影棚,張織云展現出驚人的鏡頭天賦,無需臺詞,僅憑眼神流轉就能讓觀眾落淚。
1926年,導演卜萬蒼的《玉潔冰清》徹底點燃了她的星途。膠片里的失戀的鄉村少女,在愛情與倫理間掙扎的凄楚眼神,讓上海灘的觀眾在影院里哭濕了手帕。
隨后的《未婚妻》《愛情與黃金》《梅花落》接連打破票房紀錄,南洋片商捧著銀元等在片場門口。1926年《新世界》雜志的"電影皇后"評選,她以壓倒性票數摘冠。
張織云在剛入影壇時,便與與導演卜萬蒼相戀并同居。但隨著她的知名提升,應酬也越來越多,漸漸被奢靡的生活所感染。當花花公子茶商唐季珊帶著緬甸翡翠與法國香水出現時,她毅然選擇和卜萬蒼分手,并跟隨唐季珊遠赴美國賣茶葉,最終以失敗告終。
當1933年張織云重返影壇時,有聲片時代已然來臨。而張織云不會說普通話,也就沒人找她拍片。更殘酷的是,曾經的影迷早已移情阮玲玉、胡蝶等新星。她也就從一線淪為二線。同時感情上,她也受到重挫,唐季珊移情別戀阮玲玉。
事業與情感的雙重打擊讓張織云一蹶不振。絕望中,她只能靠出賣自己的身體維持生活。被小報記者將這事捅出來后,這更讓她生無可戀。
多年后,她輾轉到香港。一無所有的她居無定所,以乞討為生。這樣生活了十幾年,人們不知道她是張織云,只叫她阿喜。1975年某個寒夜,71歲的張阿喜死在香港街頭。張織云的人生軌跡恰似她最擅長的悲劇角色,流星般的閃耀與墜落型的注腳——當膠片開始轉動,有多少燦爛注定成為時代的剪影。
阮玲玉:默片女王
阮玲玉是默片時代最閃耀的女星,被觀眾稱為“中國的英格麗·褒曼”。阮玲玉原名阮鳳根,生于上海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早逝,盡管家境貧寒,但母親仍堅持送她到崇德女校讀書,這段教育經歷讓她接觸到文學與藝術,也讓她出落得亭亭玉立,氣質出眾。
16歲時,她因與張家四少爺張達民相戀輟學,這段感情成為她人生轉折的起點。1926年,在張達民兄長張慧沖的引薦下,阮玲玉考入明星影片公司,首部電影《掛名夫妻》讓她正式踏入影壇。
阮玲玉的演藝事業順風順水,讓她迅速成為影壇女神。早期作品如《白云塔》《故都春夢》多扮演風塵女子或傳統女性,后期受左翼電影運動影響,她在《三個摩登女性》《新女性》中塑造了覺醒的工人、抗日手藝人等進步形象。
1934年的《神女》中她飾演的妓女為撫養兒子受盡屈辱,卻在母愛中展現圣潔。導演卜萬蒼評價她為“天生的悲劇演員”,即便毫無表演經驗,她的眼神與肢體語言卻能精準傳遞角色的哀愁。
但她的事業輝煌與感情坎坷形成鮮明對比。16歲與張達民同居后,她成了對方的經濟支柱。張達民揮霍家產后,不斷勒索她的片酬,甚至以公開隱私相要挾。她試圖結束這段關系,卻因社會對女性“道德”的苛責而妥協。
此時,茶商唐季珊以溫柔攻勢介入,承諾帶她脫離苦海。阮玲玉很快淪陷。他們同居后,唐季珊仍不改花心本色,甚至在張達民起訴二人“通奸”時,逼迫阮玲玉獨自面對輿論。
拍攝《新女性》期間,導演蔡楚生成了她最后的希望。兩人因戲生情,但蔡楚生顧及社會壓力選擇退縮。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吞服安眠藥自殺,年僅25歲。葬禮當天,上海30萬民眾自發送行,甚至有人無法接受這一事實而選擇自殺。美國《紐約時報》稱此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
今天我們回望這位默片皇后,她的藝術成就早已超越時代,而她的隕落仍警示著:女性的獨立之路,從來不只是銀幕上的劇本。
胡蝶:傳奇影后
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傳奇影后。她因氣質富麗華貴,雅致脫俗,被譽為“民國第一美女”。胡蝶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不僅是因為她在電影上的取得的成就,也因與戴笠的非同尋常的關系而惹人關注。
胡蝶原名胡瑞華,1908年,出生于上海一個官員家庭,家境優渥。從小她跟隨父親的工作輾轉各地,這也讓她有著不同于尋常女子的見識。16歲那年,受電影《孤兒救祖記》的感染,她考入上海中華電影學校,從此將名字改為“胡蝶”,寓意破繭成蝶。
1925年,17歲的胡蝶在《戰功》中飾演賣蘋果的女孩,鏡頭前的靈動眼神讓導演驚嘆。次年,她憑借《秋扇怨》嶄露頭角,與男主角林雪懷假戲真做,成為轟動影壇的金童玉女。
此后十年間,她主演了《白云塔》《火燒紅蓮寺》《啼笑因緣》《自由之花》《孔雀東南飛》《姊妹花》等數十部影片。1932年,上?!睹餍侨請蟆钒l起選舉電影皇后的活動,她以最高票被選為“電影皇后” 。之后連續三年當選,成為默片時代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女星。
胡蝶的感情生活比電影更跌宕。1927年,她與林雪懷高調訂婚,男方卻因事業停滯心生嫉妒,不僅揮霍她的片酬,還流連風月場所。這段關系終以對簿公堂收場。長達一年的離婚官司讓她身心俱疲,甚至被報紙嘲諷為“水性楊花”。
低谷時期,商人潘有聲走進了她的生活。他溫文爾雅,默默支持胡蝶的事業,甚至在杜月笙試圖強娶胡蝶時挺身而出。1935年,兩人在教堂完婚,潘有聲一句“你的戲演給千萬人看,我的心只給你一人”讓胡蝶重燃對婚姻的希望。
然而戰亂打斷了平靜——1937年上海淪陷后,夫婦倆逃往香港,30箱家當卻在途中被劫。為追回財物,胡蝶求助軍統頭子戴笠,卻不知這是噩夢的開始。戴笠早對胡蝶癡迷多年,借機扣押潘有聲,并以家人性命要挾胡蝶就范。之后三年間,胡蝶被幽禁在重慶楊家山公館。直到1946年戴笠空難身亡,她才重獲自由。
與潘有聲團聚后,兩人移居香港。但多年折磨已讓潘有聲油盡燈枯,于1952年病逝。胡蝶重新開始自己的演藝事業,先后拍了《春之夢》《錦繡天堂》《苦兒流浪記》《新姊妹花》等十余部作品。1969年,61歲的她在拍完《明月幾時圓》后,徹底告別了影壇。
晚年她移居加拿大,過著低調的生活,遠離了世間的紛擾。1989年4月,胡蝶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1歲。根據她的遺愿,她與丈夫潘有聲合葬,他們終于得以長相廝守,結束了她波瀾壯闊的一生。
周璇:一代歌后
周璇是中國最早的雙棲明星,一生唱過200首歌曲,贏得“金嗓子”的美譽。主演了43部電影,《馬路天使》更是成為中國影史經典。
周璇的一生始于一場被至親背叛的悲劇。1920年,她出生于江蘇,原名蘇璞,父母是教師與護士。6歲時,她被抽大煙的舅舅拐賣至王家,改名王小紅。王家夫妻離異后,她又被送給了上海的周家,更名為周小紅。養父周文鼎沉迷鴉片,曾試圖將她賣入妓院換錢,幸得養母葉氏拼死相護。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11歲那年,她在幫傭時因歌聲清亮被明月歌舞團團長黎錦暉發掘,從此踏入演藝圈。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周璇就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唱片《特別快車》,改名為周璇。
周璇的歌聲很快就引起了各大電臺的注意,并在上海各電臺聯合舉辦的比賽中獲得亞軍。14歲的她便贏得了“金嗓子”的稱號,與白光、李香蘭等人被稱為“上海七大歌星”。
1935年,周璇初涉影壇,在《風云兒女》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次年,就和金山主演了《狂歡之夜》,讓她在影壇嶄露頭角。1937年,17歲的周璇因電影《馬路天使》一炮而紅。片中她飾演的歌女小紅,以一曲《天涯歌女》唱盡亂世浮萍的哀愁,成為舊上海的集體記憶。
此后十年間,她主演了《三星伴月》《長相思》《孟姜女》《惱人春色》《漁家女》《紅樓夢》《鳳凰于飛》等佳作,演唱的《天涯歌女》《夜上海》《四季歌》傳遍大街小巷??梢哉f,四十年代周璇的名字已經成為上海的名片。
周璇的感情生活比熒幕劇情更跌宕。1938年,她與比她大八歲的恩師嚴華結婚。這段始于歌舞團鋼琴旁的愛情,卻因事業差距走向破裂,嚴華無法接受妻子名望超越自己,更因“干爹”柳中浩挑撥猜忌,最終在報紙上互揭隱私,對簿公堂。1941年,二人的婚姻在一地雞毛中落幕。
周璇的第二段感情更是將她推入深淵。1946年,周璇去香港發展,遇到商人朱懷德。他以甜言蜜語攻破她的心防,騙走巨額財產后,竟在她懷孕時消失了。當周璇生下大兒子時,卻遭到了朱懷德的質疑,并要滴血認親。心灰意冷的周璇選擇離開,并登報聲明與朱懷德再無關系。
連受情傷的周璇此時精神已經有要崩潰的跡象。在好友趙丹的幫助下,她回到了上海。然而卻在《和平鴿》片場因“驗血認親”的臺詞精神崩潰,從此住進精神病院。
期間,周璇遇到了她的第三任伴侶唐棣。唐棣是一位美工師,他給了周璇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他的照顧下,周璇的病情得以好轉,并且懷了孕。1952年,正當他們準備辦婚禮時,周璇的養母以欺詐罪將唐棣告上法庭。盡管周璇竭力辯護,但精神病人的話不被采納,最終唐棣被判三年。
雖然她產下次子周偉,但精神再次受打擊后,周璇的病復發并住進療養院。此后的五年里,周璇時而清醒地給友人寫信,計劃復出拍戲;時而對著墻壁嘶喊“我要證明自己沒病”。
1957年,37歲的她因一場急性腦炎離世。諷刺的是,她的生母顧美珍曾以護士身份照顧她,卻因院方阻撓未能相認。周璇終其一生未能走出命運的黑夜。
這四位民國影壇女神,她們在鏡頭前替千萬人活過悲歡離合,自己卻困在命運的NG鏡頭里反復重拍悲劇。她們用最美的年華照亮中國影史,卻在時代轉身時,成了最蒼涼的剪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