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幾個朋友聊買房,發現大家關注點都變了。以前問地段問戶型,現在開口就是"這小區配的學校咋樣",連賣房子的主播的直播間都搭成了招生劃片圖。在陽光招生的推行下,學區房就像個會下金蛋的母雞,讓開發商和購房者都追著跑。
你房子蓋得再好,沒有好的學區都是零,因為上學是大多數家庭的大事。可能三五年沒有孩子上學,但是都會考慮到以后孩子的上學問題,除非是養老房。
所以很多開發商開始想法靠學區了,比如高鐵片區建設了三中分校,以前的幸福里也要建三中分校,現在皓順也要建三中分校。
一句話只要是三中學區房就好賣,否則就免談。
但是畢竟三中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更一種模式也開始出現了。
這種新模式挺有意思。比如邢臺知名企業今麥郞自己建設的德慧學校。開發商先砸錢建學校,資料顯示投資三個億,把硬件往頂尖了整。具體頂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好說,如果等建好后,名師坐鎮,校長都是挖來的"教育大咖"。說白了,拿辦企業的勁頭辦學校,先把牌子打響。
這么做的好處肉眼可見。新建校起點高,師資強,家長買賬。企業有實業托著底,后續投入跟得上。體育器材年年換新,企業就圖個名校的名氣,每年再給學校幾百萬的經費贊助。
學校就迅速成長為名校,周邊自己建設的小區也成了有名校加持的學區房。
你說這房子會不會更好賣?
不過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優質均衡,意思就是逐步讓各學校的各項指標平均化,無論是名師比例還是升學率,不出現特優校和特差校,這才是教育發展的方向。
為此政策也在變招應對。校長輪崗,校長干得再好,八年必須調整到其它學校,教師輪崗制,教師在任一學校的工作不能超過六年,這樣一來,會不會讓一部分名校光環就散架了。另外北京等地已經開始探索多校劃片。
多樣劃片就是一個小區會劃到多個學校,比如現在你的小區是劃到三中的,多樣劃片就會不僅是三中還有七中、二十八中也是片內學校,具體劃到哪個學校要搖號錄取,這樣就讓學區房成了"開盲盒",再貴的房子也可能劃到普通學校。
但話說回來,這種新趨勢也不是壞事。至少教育資源在增加,學校越辦越好。以后買房選學區,可能不再看老牌子,而是看開發商肯不肯下本。就像買手機選配置,處理器、屏幕、攝像頭都得過硬。
未來十年,學區房市場怕是要變天。開發商建的重點學校會越來越多,購房者也得擦亮眼睛。
畢竟,買房子是大事,選學校更是大事。來源/燕趙家長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