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邱超奕 游 儀 門杰偉
漫畫繪制:曹 一(新華社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
勞務品牌是帶動就業、發展產業的重要載體,至今我國已培育2300多個勞務品牌。與以往從事家政、餐飲等服務業的傳統勞務品牌不同,近年來,不少地方根據當地產業特色和人才優勢,在新產業、新職業領域樹立起一批勞務新品牌,比如吉林長春無人機操控師、四川德智裝備工匠、海南新能源汽修師等。
日前,記者采訪勞務新品牌的求職者、培訓者和招聘者,從就業市場的新增長點,感知產業發展的新變化。
求職者——
當無人機“飛手”,既長本事又增收
輕觸按鈕,旋翼轉動,無人機騰空而起,向輸電塔飛去。在吉林榆樹的山林間,無人機操控師王佳奇緊盯遙控器屏幕,熟練地調整無人機飛行角度。無人機將圖像等信息傳輸至屏幕,勾勒出輸電設施運行狀態。“無人機電力巡檢不受地形阻礙,還不用拉網斷電,節本增效。現在,我們的工作邀約一個接一個。”王佳奇說。
此前,王佳奇從事的是另一份工作,“收入不高,對工作也沒啥信心。”他下定決心,要學一門通向未來的好手藝。上網檢索后發現,吉林龍航無人機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正在培育長春無人機操控師勞務品牌,王佳奇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名參加了培訓。
起初,王佳奇心里沒底。“沒接觸過無人機,如果學不會,或者學完沒用可咋整?”但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耐心講解知識點,針對薄弱點單獨加練。王佳奇對新技能逐漸得心應手,并如愿考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同屆學員都很快找到了工作,工資也不錯。”王佳奇選擇留在培訓單位,成為一名無人機教練,同時也參與無人機電力巡檢等工作。
這幾年王佳奇的收入水漲船高。“忙的時候一個月能掙1萬多元,只要想干,一直有活兒。”他說,這個新興行業急需人手,電力巡檢、地理測繪、應急救援、治安巡邏等都有需求,“我們正抓緊培訓更多無人機操控師。”
王佳奇的經歷是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龍航公司總經理吳瓊介紹,長春無人機操控師勞務品牌已培訓5000余人,從業人員年人均收入超過7萬元,累計實現勞務收入超30億元。目前,已有上百家企業與該勞務品牌簽約人才招聘協議,涉及無人機操控、無人機裝調檢修、技術支持等崗位。
培訓者——
圍繞智造產業需要,加速培養數智人才
去年8月,一次20天的培訓,讓匡志輝從中級工升級成了高級工。作為東方電氣自動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電氣裝配工,一直以來他都想要提升專業技能:“數智技術廣泛應用,我們再不抓緊學習就會落后,得掌握更多智能化的操作手段。”
像匡志輝這樣有緊迫感的技工不在少數。于是,企業將一批員工組織起來,委托給德智裝備工匠勞務品牌進行技能培訓。“先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再到企業開展實訓,課程安排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設置,也與企業用工需求結合。”四川德陽安裝技師學院培訓師胡安凱說。
2022年,圍繞區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德智裝備工匠勞務品牌應運而生。德陽技師學院集團作為品牌載體,由德陽安裝技師學院等8所職業學校和22家協作單位組成。在胡安凱看來,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立足德陽的裝備制造產業優勢,德智裝備工匠要培養更多裝備制造技能型人才。
企業訂單式培養,產業鏈與就業鏈緊密結合。除為企業在職員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外,德智裝備工匠還為不少企業提供了定制化培訓。“從招生、培訓,到實習上崗,全由我們負責。”胡安凱介紹,接到企業用工需求訂單后,他們會到學校招生,按照校企合作模式,與企業技師一起授課培訓。德智裝備工匠注重訓練智能化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還會應用虛擬仿真實訓。
政府委托式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近年來,圍繞農民工、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創業,德陽開展一系列培訓,大多依托德智裝備工匠勞務品牌實施。眼下,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風電運維工程師“定崗式”培訓正在進行,由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企業提出用工需求,德智裝備工匠提供基礎知識、低壓電工、登高作業等培訓,考核合格就能上崗。
如今,德智裝備工匠勞務品牌建立起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的全過程培養體系,創辦3個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并設立164個實訓場所。截至目前,該勞務品牌已完成2萬多人次的社會職業培訓服務。
招聘者——
新能源汽修需求增長,職業前景看好
在海南海口,福諾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兩家汽修店業務繁忙。“店里有整車維修、電池包維修、電子電路維修等10多種服務,幾乎每天滿負荷運轉,有時修車還得排隊。”談及新能源汽修業務,公司營運總監占達旺說,“生意很火,但人手很缺。”
與傳統燃油車汽修相比,新能源汽修有哪些不同?占達旺分析,傳統燃油車主要涉及發動機、傳動系統等,汽修師更偏重機械相關技能。但新能源汽修師主要維修電池、電機、電控系統,要掌握電工、電焊、電子電路相關技能,兩者區別較大。
“新能源汽車的常見問題包括電池包老化、制冷系統故障、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損壞等,準確診斷問題、更換維修相關元器件,都需要專業技能,而這類人才在市面上還不多。”占達旺說,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車輛維修需求與日俱增,公司還經常要派人去外地支援,人手不夠用。
為填補人才缺口,公司和海南省技師學院加強產教融合。“2023年起,我們每年從海南省技師學院招5到6名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見習,他們不僅有汽車維修技師證,還有電工上崗證。今年計劃擴招到9人,經過實訓基本都能上崗。”占達旺介紹,不少同行也主動來“要人”,“經我們推薦,有40多家汽修廠在招聘海南省技師學院的畢業生,每年吸納幾十人就業。”
學生雖是科班出身,但要想勝任崗位,還得到一線歷練。占達旺表示,學生在校期間接觸的車型較少,實操能力還欠火候。公司技術總監每周都會開課,詳細講解不同新能源車型的維修案例,幫助新員工分清不同車型的部件位置,更好開展工作。
“隨著海南新能源汽修師勞務品牌建設升級,校企合作持續加深。不光學生來實習,海南省技師學院的老師也常來門店進行技術交流。”占達旺說,老師們覺得很有收獲,因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快,只有及時掌握行業變化,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談及新能源汽修師的職業發展前景,占達旺十分看好:“去年海南全省新注冊登記車輛中有大半都是新能源車,未來數量會繼續增加。從收入看,新能源汽修師薪酬比傳統汽修師要高出三成;從職業發展看,空間也廣闊。”
“認準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供需缺口,我們聯合多家汽修企業、技工院校、培訓單位等合力打造海南新能源汽修師勞務品牌,已建設5個實訓基地,通過‘培訓+勞務品牌+就業’的模式,累計培訓學員超過5000人,持證就業率達91%,在帶動就業、支撐產業上效果明顯。”海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02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