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湖南長沙橘子洲景區春景如畫、人潮涌動。
4月4日,中國旅游報社記者與不少市民游客一起走進位于景區內的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參與“星城時序·非遺萬象”二十四節氣系列活動之“南國嘉樹 頌春傳藝”長沙市非遺傳習與實踐活動。
活動現場 中國旅游報記者 高慧 攝
長沙棕葉編傳承人指尖翻飛,一片棕櫚葉轉眼化作振翅欲飛的蜻蜓;游客們跟隨溈山傳統香制作技藝傳承人體驗古法合香的智慧;九芝堂傳統中藥文化、九味中藥九蒸九曬傳統炮制技藝和周氏藥酒釀泡技藝康養類非遺項目攤位前,傳承人一邊指導游客體驗項目,一邊科普養生之道……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市民游客在各個非遺展臺前饒有興趣地參與體驗互動,感受“可觸摸的非遺之美”。
湘繡代表性傳承人唐紅正手把手地指導游客在團扇上繡制橘子花紋樣,細密的針腳勾勒出“生南國兮”的堅毅風骨。夏布織造技藝展臺前,孩子們用古樸的苧麻布縫制綠茶香囊,清新的茶香與天然織物交融,仿佛將春日的生機“打包”帶走。
“銅官窯瓷器上的詩句,是我們對《橘頌》的致敬。”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皓夫現場演示釉下彩繪,游客提筆在素胚上題寫“受命不遷”的經典詩句,體驗“瓷上寫意”的雅趣。一旁的茶席間,岳麓山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浸泡明前茶的清香彌漫,游客輕捧銅官窯茶盞品茗,感受“茶瓷共生”的湖湘文化脈絡。
“炒茶要‘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溫度全憑經驗掌控。”傳承人一邊示范,一邊邀請游客上手體驗。現場,金井綠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鄭波架起鐵鍋,點燃柴火,一場充滿儀式感的明前茶炒制體驗徐徐展開。新鮮采摘的茶芽傾入溫熱的鍋中,傳承人雙手如蝶般在鍋中翻飛,時而輕攏慢捻,時而抖散揚炒,嫩葉與高溫碰撞出“噼啪”輕響,清新的茶香瞬間彌漫整個空間。
活動現場 中國旅游報記者 高慧 攝
幾位年輕人小心翼翼地將手掌貼近鍋底,在傳承人指導下學習“抖、壓、揉”的手法,感受茶葉在掌心逐漸卷曲、收攏的神奇變化。
“在這里,非遺不是櫥窗里的展品,而是能親手參與的生活藝術。”帶著孩子參加活動的李女士感慨。
長沙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負責人張軍介紹,本次活動通過沉浸式非遺體驗、非遺集市、公益課堂、旅游線路發布和研學直播等形式,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游客提供多樣化文化服務,打造集可觸、可感、可傳于一體的文旅消費新模式。(作者:中國旅游報記者 高慧;編輯:宋雨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