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的造車賽道上,很是不平靜。
對內而言,行業內卷正在加劇,短期行為增加,但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卻依舊有限。
對外而言,地緣風險加劇,熱火的出海賽道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只有不斷堅持真正意義上的長期主義,苦練內功,才能應對內外雙重的競爭壓力。
而賽力斯的做法則給了我們一個啟發——有時候,品牌建設就是一家企業最大的長期主義。
——編者按
01
慢行業如何造就了“快”品牌
最近,賽力斯拿出了一份出色的財報,而在這份漂亮的財報里,我獨獨對幾個數字感興趣,那就是問界用42萬多輛的銷量,創造了60億左右的凈利潤,毛利率也高達26%。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水準呢?
如果橫著比,今年全域冠軍比亞迪,賣了427.2萬輛車,是問界的10倍,但凈利也不過就400億左右。
算起來,問界的單車凈利潤,或者說,整體的溢價能力,已經超過了傳統巨頭一個身位。
如果豎向和”造車新勢力”比,那問界是2024年唯二兩個實現盈利的新勢力品牌。
簡言之,賽力斯在全國車企中,毛利、凈利都屬于第一陣營水平;而問界品牌,也顯而易見的成為了國內車企中的“新一線品牌”。
這個結論,不是我推導出來的,而是公開數據說明的,所以它才有公信力。
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反常的現象。汽車行業是個典型的重行業、慢行業。所以業內有里句話是——汽車領域是“十年產品、百年品牌”。
我們可以看看,國際上的哪些主要車企的主要品牌,哪個沒有百年或近百年的歷史?
可見,汽車品牌的品牌力建設,遠比單一爆款產品的打造要更難。而問界品牌力的飆升,也給行業提供了重要的啟發——有時候,品牌就是最大的長期主義。正如品牌勢能躍升、品牌溢價能力凸顯的背后,是問界對于品牌精神的長期堅守和科學經營的結果。
02
品牌是用戶最好的選車識別器
這兩年的造車賽道有些混亂,某種原因是競品非常多,但可以差異化的競爭點卻不多。
新造車領域打生打死,某種程度上都集中于兩個焦點,即新能源技術和智能駕駛能力。正是這兩個關鍵點出現了世界性的代際升級,而中國企業是這次升級的主要創新策源地,中國汽車產業由此迎來了一次重要彎道超車的機會。
然而,真正在這兩個關鍵點上擁有全棧+先進技術能力的車企并不那么多,但新能源、智能化的紅利又著實誘人。
于是,營銷主義盛行、短期行為增多,但真正扎實做好品牌和技術的企業,卻依然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
更因為“草臺班子”太多,使得許多品牌一直活在生死線上。它們的技術家底固然很不厚實,若說到品牌戰略能力則更不強甚至為零,只能以營銷戰術上的超勤奮來掩蓋戰略能力、品牌勢能、技術底蘊的不足。
這種焦慮傳遞到營銷市場,就出現了各種“失真”、“失智”的現象——為了生存,就必須進行飽和投放,就必須反向種草。
部分企業投身于極度碎片化的營銷煉獄里,以所謂“效果可見”“效果可度量”自我麻醉,實際上卻是把真金白銀投入流量的碎紙機,換回一堆無法進入消費者心智的營銷粉塵。
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流量過載、消費者心智疲勞,最終失去選擇的能力。
而問界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雖然它是一個較新的品牌,也背負著很大的競爭壓力。但它始終堅定按自己認為的正道去進行品牌建設。短期內,你可能覺得它和一些競品難分軒輊,但經過一個較長的周期后,我們就最終回歸到本文開篇時的結論——問界已經擁有了難得且豐厚的品牌正資產,并自然而然的帶動了銷量的提升和更高的品牌溢價。
問界究竟做對了什么呢?本文不談任何技術,只說品牌層面——問界篤信了一件事,那就是越是出現營銷上的混亂和無序之時,品牌就成了消費者最簡單、最有效的選擇工具。
做好真·品牌力,就是問界的終極選擇之一。
03
要做大,先做強
很多新品牌容易陷入一種“原點陷阱”,那就是在品牌的早期光環期,特別是拿出一兩個爆款后,都能迅速圈粉,從而快速的擁有一批鐵桿擁躉。但這樣的缺點是,很容易到一個上限。
問界也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但它不愿在湖里撲騰得太久,而是更想去看大海的容量。
這個過程中,企業應該做的是,放棄自我陶醉,盡快破圈,從湖里游到海里。用更大的格局,打造更大的產品矩陣,讓更多的人擁抱你。
但是,要做大,先做強。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幾個關鍵點上,而問界的選擇就是,一直在做有韌性、可持續的品牌建設。從不敢放松,從不忘破圈。甚至越到名氣大,越不敢飄;越是出名,越覺得自己“渺小”,從而始終高壓強、高投入的進行品牌建設和破圈工作。
在一個傳播碎片化、遺忘加速化的時代,不是和消費者深度進行了心智鏈接的企業,很難憑借單一事件而“長紅”,更遑論“常紅”。
即使有正確定位的品牌建設,也需要堅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在這個時間里,企業要持續做難而正確的事,比如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和產品的競爭力,并通過用戶的口碑反復向更大的群體滲透。
久而久之,就能越過拐點,才會有銷售持續增長、品牌溢價能力提升的效果,并最終成為企業的護城河。
由此我發現,問界的品牌策略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稱之為“吃饅頭式的品牌建設”。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要吃N個饅頭才會飽,而且不能歸因于某一個饅頭。
問題就在于,吃饅頭是需要成本的,你能否在“飽”之前一直堅持去“吃”,是很多品牌做不到或不敢堅持的。
它們要么希望碰巧吃到那個“一吃就飽”的饅頭,要么根本就不敢持續去“吃”。
不得不說,在品牌建設方面,“饅頭”是很貴的,但問界在這方面卻很堅持。
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2025年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上,問界M9作為演員、賽力斯超級工廠作為舞臺,780臺問界M9上演智慧燈光秀。
——2024年10月,問界與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達成戰略合作,問界汽車正式成為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官方合作伙伴。繼春晚聯動之后,今年2月,“雙冠”再次攜手,中國國家藝術體操隊正式成為“問界產品體驗官”,跨界合作深度再加碼。
——2024年8月,賽力斯集團加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品牌強國工程”,問界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汽車強國戰略合作伙伴”。
——3月11日,世界乒乓球界的頂級賽事WTT重慶冠軍賽2025正式拉開帷幕,匯聚了來自全球的頂尖乒乓球選手;賽事全網曝光量超41億次,累計接待觀眾10萬余人,國內外知名媒體全程直播……問界則作為賽事的呈獻合作伙伴,以創新科技助力乒乓魅力綻放巴渝之地。
春晚、頂級賽事、體育營銷、品牌強國工程……這些都是頂級的中心化場景;是目前注意力嚴重不聚焦時代少見的稀缺品牌資源。當然也是品牌預算的銷金窟。
這個過程的背后,也許有無數次艱難的決策。但我們在前臺能看到的是,這導致問界始終強化與最強場景、最強伙伴的合作,最終實現了從湖到海的飛躍。
04
不蠻干的底層邏輯
如果單看上面這節,你會覺得,似乎品牌建設也沒有那么難嘛,只要意志堅定、堅持投放就夠了。
你只猜對了一半。我認為問界確實做到了堅持,但前提是“不蠻干,路徑正確的堅持”。
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之所以是一個標桿,是因為賽力斯絕非單向的等待華為的“輸入”,與之相伴隨的,是賽力斯持續高強度投入研發驅動技術創新,已投入數百億元研發資金,成功推出了賽力斯魔方技術平臺、全新一代賽力斯超級增程系統以及智能安全防護體系等關鍵技術。
而這種真金,又在問界提煉出“智慧重塑豪華”的核心品牌定義以后,與問界品牌融為一體。它不再是“借勢”,也不是一味依靠華為品牌力的投射,而是隨著問界自身的進步,讓“科技”成為了自身的主調性。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車企和問界品牌在pk科技屬性時,都相當于到問界最有優勢的地方打客場,很難贏。
順便一提,“智慧重塑豪華”這個提煉,相當精彩。自從新能源、智能輔助等成為汽車新的競爭力時,伴隨而來的是公眾對新技術的安全屬性的高度關注,問界則通過“安全是最大的豪華”和“科技帶來安全”的思辨,最終提煉出了這個優秀的品牌定義“智慧重塑豪華”——它同時滿足三個“點”的訴求——也就是既能體現產品的優勢點,又能反映與競品的差異點,更能直擊消費者需求的痛點。
這讓我想起,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顛覆性創新理論中提出的一個概念——JTBD(Jobs To Be Done)。
簡單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就是“當我想要豪華(場景)……我想要安全(動機)……以便(滿足購車所帶來的情感和生活的意義)時,我需要一個解決方案。
問界的品牌屬性,完美的嵌入了這套任務模型,使之成為連接“豪華”“安全”“科技”的共同前提,從而和消費者的訴求有了深度連接,它是前提,也是答案。
在今天這個時代,“物”本身已極其豐富,功能性的重要程度已經逐步讓位給解決方案,“人”在每個場景的問題、情感和生活意義都需要有系統的解決方案來滿足,而問界的品牌力,讓人們在購買車輛的時候需要“最科技+更豪華”的場景觸發時,成為了終極解決方案。
一個好的品牌主張,最好是“顧客認、銷售用、對手恨”,問界的品牌主張,則完美實現了這一點,與所有的新勢力品牌都拉開了差距。而且這種差距不是用錢硬砸出來的的,而是通過產品力和核心競爭力(科技)的持續提升而自然形成的。
結語:
有人說品牌力無法量化,這是錯誤的,好的品牌力是可以度量的。
第一個度量維度,是消費者愿意為品牌屬性付出的價格 ,即開頭說的溢價能力;
第二個度量維度,是消費者愿意為品牌去主動的的發行社交貨幣(推薦),而根據第三方數據,問界品牌凈推薦值(NPS)排名在行業第一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維度,本質上都是用戶反饋維度。唯此也說明,問界的品牌勢能不是用來自我陶醉的,而是滲透入了消費者的心智。
品牌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有復利思維,做一個可以被累積,可以被長期復制的事情,才能享受時間的復利。問界品牌,已經找到了核心人群,找到了核心場景,找到了核心方法論,找到了和自己優勢的最佳結合。接下來,隨著持續做正確的事,更長期去累積品牌心智,復利的效應只會越來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