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威脅,是食管癌的主要亞型,在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率中占比頗高。盡管聯合療法有所進步,但患者預后仍然不佳,這凸顯出迫切需要新的治療策略。
在此背景下,一項發表于《醫學前沿》的研究探討了經 FDA 批準的藥物多非利特通過 CDK4/CDK6-RB1 軸在體外和體內抑制 ESCC 增殖的潛力。
該研究顯示,此前用于治療心房顫動的多非利特,通過瞄準細胞周期的關鍵調節因子 CDK4/6-RB1 通路,能夠顯著抑制 ESCC 細胞的生長,進而為 ESCC 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治療候選藥物。
該研究以篩選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藥物為開端,以確定針對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潛在化學預防劑。決奈達隆成為 ESCC 細胞增殖的有效抑制物。通過一系列體外實驗,包括細胞毒性測定、細胞增殖測試和非貼壁依賴性細胞生長測定,結果顯示,決奈達隆對 ESCC 細胞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非惡性食管上皮細胞的影響極小。
決奈達隆治療后的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析顯示,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 1(RB1)上的磷酸化位點下調,這表明 CDK4/6 參與到了決奈達隆的作用機制之中。
計算對接模型和下拉實驗證實決奈達隆能直接與 CDK4 和 CDK6 相結合,抑制了它們的激酶活性,隨后在特定的位點減少了 RB1 的磷酸化,致使細胞周期在 G1 期停滯。
借助 CRISPR 介導的基因敲除實驗,對 CDK4/CDK6 在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中的作用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ESCC 細胞中 CDK4/CDK6 的缺失不但降低了其自身的增殖能力,而且還降低了它們對決奈達隆的敏感性,突顯了這些激酶作為治療靶點的重要性。
在免疫缺陷小鼠中使用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PDX)模型進行的體內實驗表明,決奈達隆治療顯著減小了腫瘤的體積和重量,并且對體重或器官健康未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
該治療還致使 Ki67 水平降低(Ki67 為腫瘤增殖的標志物),以及 RB1 磷酸化程度的降低,進一步增強了該藥物在抑制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中 CDK4/CDK6-RB1 軸這一方面的功效。
鑒于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在化學預防方面的選擇有限,而且決奈達隆有作為快速實用的臨床應用的可能,所以這項研究的結果尤其值得關注。
該藥物能夠直接靶向 CDK4/6,從而導致細胞周期停滯以及腫瘤生長減緩,這讓它成為 ESCC 化學預防和治療中進一步研究的候選藥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