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著名語音學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副教授毛世楨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去世,享年77歲。近日,毛世楨的女兒按照父親的遺愿,將其生前自擬的訃告轉發到微信群,“與諸公辭別”。
清明假期,某社交平臺賬號分享了一篇文章《為自己寫訃告的教授!》。文中一張微信群截圖顯示,毛世楨的女兒用父親的微信賬號,在群里發布消息稱:“我爸爸已于3月28日,因肺纖維化和肺癌引發的呼吸衰竭不幸去世,家屬已處理完畢后事。爸爸在離世前囑咐我,將其自擬的訃告轉發到群里,作為與各位的告別……”
這篇自擬訃告寫道:“一個碳基生命體熱寂了,也就是說我離開了這個世界?!蔽闹?,毛世楨沒有提及自己的頭銜,僅僅是通過身份信息,簡述了自己“中國人”“生于長于上?!薄吧?948年”等信息。對于自己的“終年”,他卻自稱“數學不好”請人幫忙計算,以此輕松化解了死亡的沉重感。
隨后,毛世楨和生前有過交集的人進行告別,他寫道:“于大多數人只是互為生活背景,就恕我忽略過去了?!?br/> 對于那些“奉受過您的恩澤”的朋友,他表示將努力刻骨銘記,“只是過了奈何橋,喝了孟婆湯,會不會發生變化,我難以逆料”;
對于那些自己“得罪或失禮”的朋友,他稱“絕無惡意,只是無心之舉”;
而對于那些“提供些惠助”的朋友,他也淡然地表示,“并不是我刻意為之,不如忘卻了,好好過您自己的日子”。
對于這樣的辭別,毛世楨認為這是他最后能做的事情,無論朋友是否在意,他都只能“永遠地別了”。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生前的功勛,只是平淡的講述,真誠的告別。從這篇短短365字的訃告中,不少網友讀出了這位教授的灑脫、淡然與謙遜,看到了其通透的人生觀,也感受到一位學者在幽默中完成對生命局限性的優雅超越。有網友感嘆,這是“一個浪漫的人揮別世界”。
4月7日,記者從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處證實了這篇自擬訃告的真實性。遵照教授遺愿,喪事已從簡辦理,未舉行公開追悼會。
毛世楨曾任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專業指導委員、《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學術委員,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朗誦水平等級考試”專業委員及大綱編委等。
不過,對于自己的學識,毛世楨卻十分謙遜。此前,他在接受專訪時這樣評價自己:“在一篇文章中說我自己是‘家族的低谷’。父親是美國賓州大學醫學科學博士,女兒是美國紐約大學博士,而我自己只是文學士。”不過,他認為“至少自己是平和的”:“我一直認為,求仁得仁。當然也要講求戰略,就像圍棋那樣,有一句話是‘金角銀邊草肚皮’,也就是說,先布點再去充實,不要操之過急?!?br/>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