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場圍繞液化天然氣(LNG)的貿易風暴驟然掀起,美國自恃能源優勢,妄圖以LNG為“王牌”在貿易談判中脅迫中國,卻未曾料到,這一魯莽之舉如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短短數月間,中國訂單的戛然而止,讓美國能源產業陷入困境,而歐洲,卻在這場亂局中意外覓得生機。這場能源貿易格局的劇變始于2025年2月。為反制美國對華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中國自2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LNG加征15%關稅。
隨著美政府4月4日拋出"對等關稅",中方宣布對所有美產商品加征34%關稅,徹底堵死了美國LNG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彭博社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中國已連續60天未從美國進口LNG,創下五年來最長間隔。船舶追蹤公司的衛星圖像顯示,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LNG出口碼頭一片冷清,而大西洋彼岸的歐洲港口卻異常繁忙。美國能源巨頭切尼爾能源公司的CEO杰克?福斯特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坦言:"中國市場的消失讓我們措手不及。
原本計劃啟動的科珀斯克里斯蒂三期項目,現在不得不無限期擱置。"該項目原計劃年產1000萬噸LNG,投資規模高達120億美元。當美國LNG在中國遇冷時,歐洲卻迎來了能源危機的"轉機"。2025年1月,烏克蘭徹底關閉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管道,導致奧地利、匈牙利等中歐國家天然氣庫存驟降。就在這時,中國貿易商開始將美國LNG轉售歐洲。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的交易記錄顯示,3月17日,一艘來自美國的LNG運輸船在新加坡港完成轉售手續后,立即改變航向駛向德國威廉港。這批貨物最終以4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價格成交,比歐洲現貨市場均價低12美元。"中國轉售的LNG就像及時雨,讓歐洲送了一口氣。
而中國之所以能從容轉售美國LNG,得益于三大戰略布局。首先是國內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2025年1-2月,全國工業天然氣產量達4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7%,頁巖氣開發技術突破讓四川盆地年產能突破300億立方米。其次是多元化進口渠道的構建。
3月17日,澳大利亞伍德賽德能源公司與中國華潤燃氣簽署15年LNG供應協議,每年60萬噸的穩定氣源將通過縮短50%的航線直達中國。與此同時,中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二期工程竣工,將對華輸氣量提升至480億立方米/年。最后是能源儲備體系的完善。天津LNG接收站的擴建工程于2024年底完工,儲罐容量從16萬立方米增至27萬立方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2月,中國LNG庫存可用天數達68天,創歷史新高。
美國政府的"能源籌碼"策略正遭遇反噬。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曾宣稱要將LNG作為貿易談判的"王牌",但中國的反制措施讓美國能源企業損失慘重。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LNG出口量同比下降19%,其中對亞洲出口暴跌42%。更嚴重的是,中國的能源自給政策正在動搖美國長期布局。
這場能源博弈的漣漪正在全球擴散。卡塔爾能源大臣薩阿德?卡比在多哈論壇上表示:“中國需求結構的變化正在重塑全球LNG貿易版圖,未來的競爭將更多集中在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上。”這場能源棋局的終局尚未到來,但各方的戰略重心已經悄然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