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所有想要在荷蘭從事敏感科技知識研究的研究人員和學生,都將事先接受嚴格審選,荷蘭情報和安全部門提供的信息也可用于此項評估。
根據荷蘭教育部的初步估計,相當于每年對外國和荷蘭科學家和學生進行 8000 次審查。荷蘭內閣表示,此舉是為了防止荷蘭的知識泄露給外國,因為外國可能會濫用這些知識來制造武器系統。議案具體提到的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換言之,這些國家的學生學者要前來荷蘭學習和交流,只要涉及所稱的“敏感專業”,將會受到更嚴格的審查甚至直接被拒絕。
所有這些內容都在《知識安全審查法案》(Wet screening kennisveiligheid)的初稿中有所說明,教育部長布魯因斯今天下午將該法案送交了第二議院。各個科研知識機構和其他組織可以在未來三個月內做出回應。該法案的最終版本將提交第二議院,討論通過。
目前,由荷蘭科研知識機構本身對敏感地區的新來者進行風險評估,而他們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然而,媒體NOS 最近的調查表明,近年來僅大學就有數百份工作申請和國際合作未能進行,因為被認為風險太大。
如果只進行一般的檢查,審查可以快速完成。但今天公布的法案文本顯示,科學家需要接受更徹底的審查。不僅要了解某人是否有犯罪記錄,還要了解他們的教育和就業歷史、家庭以及任何危險的接觸,例如與特定政權的接觸。審查中也可以使用來自荷蘭安全部門的信息。
關于布魯因斯提案的討論將集中在評估每年來自研究人員的數千份申請所需的時間等問題上。根據法案,負責進行審查的組織 Justis 有四周的時間來完成審查工作。如有必要,期限可以再延長四周。
近年來,多所荷蘭大學一再警告稱,如果頂尖的國際人才在荷蘭面臨行政的繁文縟節的延誤,很有可能會選擇其他國家從事科學研究。不過,布魯因斯指出:“其他國家也在制定類似的立法和法規,而我們會盡力避免延誤。”
此外,頒發良好行為證書(VOG)的司法部機構 Justis 是否會真正負責審查尚未最終確定,該組織仍在調查這項任務是否可行。如果認為不可行,將很難找到替代方案,因為荷蘭安全機構公共情報局AIVD 和軍事情報局 MIVD 已經表示他們不想這樣做。
另一個痛點,尤其是對第二議院的一些政黨來說,是現行審查法的設計,要求所有國籍的人都要接受審查,包括荷蘭國民,而不僅僅是來自高風險國家的科學家。教育部長表示,這不僅是為了防止歧視,因為眾所周知,外國的情報部門在他們認為需要獲得某些信息時,當然不會只向其同胞施加壓力,荷蘭人同樣是目標。
- 文 中 推 廣 -
審查法涉及什么樣的技術?
該法案還具體指出了哪些領域對國家安全的風險最大,這不僅涉及火箭技術,還涉及人工智能(AI)、量子、生物技術和微芯片。大學和其他科研機構將自行調查這些敏感知識和技術在其組織內的具體使用情況等,這是為了避免對整個學科進行不必要的審查。
布魯因斯在解釋中承認,該法律的一個薄弱環節是,擬議的審查僅提供一個即時的場景,只有當某人開始一項學習或研究時才會進行評估。當然,在隨后的幾年里,這個人也有可能被心懷不軌的外國勢力招募。
因此,部長表示,在目前設定的環境下,關鍵信息泄露的風險也并不能完全排除。他能做的,是確保在某些人獲得敏感知識和技術之前施加額外的條件和壓力。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荷蘭
微信號 : hollandone
網站:www.hollandone.com
郵件:info@hollandone.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