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向陽區立新教育集團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
四月的腳步踏著溫暖的春風款款而來,在這萬物生長的時節,我們迎來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飽含深情的節日,它承載著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對歷史先輩的緬懷,更蘊含著對生命意義的敬重與思考。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思幸福之源,珍惜美好生活,向陽區立新教育集團精心組織了意義深刻、形式多樣的清明節主題活動。
【活動一】紙鳶寄情思 春日潤童心
清明前夕,美術課堂化身為傳統文化傳承的搖籃。孩子們用彩筆在風箏上繪制艾草、柳枝等清明意象,將"寒食東風御柳斜"的詩意融入創作。當一只只承載著文化記憶的風箏翱翔天際,孩子們在奔跑中感受"兒童散學歸來早"的春日樂趣,在傳統文化浸潤中強健體魄。
【活動二】墨香凝詩韻 童聲寄追思
書法教室里翰墨飄香,孩子們屏息凝神書寫"清明時節雨紛紛"等經典詩句。當稚嫩的筆觸與千年詩韻相遇,宣紙間流淌的不僅是書法藝術,更是對先賢的敬仰之情。集體吟誦環節中,童聲回蕩在校園上空,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孩子心田。
【活動三】云端祭英烈 AR緬忠魂
微機課變身紅色教育陣地,少先隊員們在老師指導下登錄線上祭掃平臺,向革命先烈敬獻虛擬花圈。通過AR技術,孩子們"走進"東北抗聯雕塑館,在沉浸式體驗中聆聽楊靖宇等英烈事跡。數字技術讓歷史可觸可感,云端追思更顯莊重深沉。
【活動四】豐碑映初心 白花寄深情
西林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武裝部戰士講述趙尚志將軍的英雄事跡時,不少孩子熱淚盈眶。少先隊員們將親手制作的千紙鶴、小白花系在墓碑上,稚嫩的手掌撫過冰冷的碑文,仿佛觸摸到歷史的溫度。獻詞環節中,鏗鏘誓言回蕩在松柏間,紅色基因在傳承中愈發鮮亮。
【活動五】老兵講述英雄事 青團傳承家國情
軍休所的老戰士帶著泛黃的軍功章走進校園,孩子們圍坐在英雄身邊,聆聽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故事。當老兵顫抖著展示戰友的照片時,教室一片寂靜。隨后開展的青團制作活動中,大手小手揉糯米、包豆沙,將對英烈的緬懷化作舌尖的傳承。活動在《強軍戰歌》的合唱中落下帷幕,軍民魚水情在春日里交融升華。
【活動六】云端連線傳英魂 紅色基因共傳承
我校與中山市岐江實驗小學開展跨省線上班會,兩地學生通過屏幕分享楊靖宇、趙一曼等家鄉英烈事跡。當佳木斯孩子展示抗聯密營模型,中山市學生講述紅軍長征故事時,跨越千里的紅色對話讓愛國情懷更加厚重。這場特殊的班會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讓紅色基因在互動中生根發芽。
從云端到實地,從歷史到當下,立新學子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傳統文化脈搏,在紅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當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白花敬獻烈士墓前,將深情誦讀的詩句寫入成長日記,將革命故事傳遞給遠方伙伴時,他們已然接過了時代的接力棒。站在民族復興的新起點,學校將繼續以文化人、以史鑄魂,引領少年兒童沿著英烈足跡,在新時代長征路上闊步前行,讓紅色基因永不變色,讓家國情懷代代相傳。
(供稿:佳木斯市向陽區立新教育集團 李雨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