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407億美元,較2月末上升134億美元,升幅為0.42%。這是我國外匯儲備連續16個月站上3.2萬億美元大關,也是連續3個月出現環比回升。
國家外匯局表示,2025年3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財政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繼續發力顯效,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提供支撐。
多名受訪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已經幫助我國成功經受住了多輪外部沖擊的考驗,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例如,匯管研究院副院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告訴記者,我國外匯儲備長期以來穩定在3萬億美元之上,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遠超排在第二的國家。如此雄厚的外匯儲備資產,將繼續維護我國經濟和金融穩定運行,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金融不確定性提高的特殊時刻,其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尤其重要。
黃金儲備方面,央行連續五個月增持黃金。同日,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國2025年3月末黃金儲備報7370萬盎司(約2292.33噸),環比增加9萬盎司(約2.80噸),2025年2月末為7361萬盎司(約2289.53噸)。
業內主流觀點認為,提升黃金儲備資產占比有利于國際儲備多元化,實現保值增值。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向記者表示,目前黃金儲備在中國儲備資產中的占比仍然較低,黃金儲備總量與中國經濟體量和外匯儲備總量仍不匹配,再考慮到金融安全、儲備資產多元化等方面的需求,未來還有繼續增持黃金的空間。另據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此前測算,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中國增持黃金儲備與國際金價(月均)之間為強負相關0.751,反映中國在增持黃金儲備的過程中更加注意逢低買入而不是追高。
外儲“壓艙石”地位不減
趙慶明進一步分析,3月份,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環比上月增加134億美元,主要是由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動貢獻而來,背后反映的是我國良好、健康的國際收支狀況。
國家外匯局近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4239億美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2.2%,繼續處于合理均衡區間。2025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延續合理規模順差,外資投資境內股票和債券增多,持有人民幣資產意愿增強。外匯管理部門將積極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穩步擴大外匯領域制度型開放,著力防范化解外部沖擊風險,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展望2025年,《報告》認為,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因素較多,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加大。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國際收支穩健運行的內在基礎更加堅實。2025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延續合理規模順差,外資投資境內股票和債券增多,持有人民幣資產意愿增強。外匯管理部門將積極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穩步擴大外匯領域制度型開放,著力防范化解外部沖擊風險,維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告訴記者,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上月末增加134億美元。
數據顯示,2025年3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財政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3.2%至104.2,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 USD Hedged)下跌0.4%;標普500股票指數下跌5.8%。
溫彬認為,當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加,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潛能大,有充足的宏觀調控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有利于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同時,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區域多元化、貿易結構升級以及人民幣資產對外資吸引力持續提升,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保持穩定,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
2025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在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時也表示,加力推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高質量發展,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正如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所言,外匯儲備將繼續發揮維護國家經濟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多元分散投資。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專業化投資、科技化運營和市場化機構治理能力建設,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的堅實支撐。今年以來,央行有關領導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央行在應對外部沖擊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例如,今年1月,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上升,但中國的經濟基礎堅實,經常賬戶保持順差,跨境資本流動自主平衡,外匯儲備充足,外匯市場有韌性,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提供了確定性和有力支撐。
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仍有保障
據新華社報道,4月2日,美國對外宣布實施所謂“對等關稅”計劃,挑起全球范圍貿易戰,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應,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中國在第一時間堅決實施必要的反制措施,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反對美國關稅霸凌霸道行為,堅決捍衛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
4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980,下調91點,創2024年12月3日以來新低。截至當日上午11點22分,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7.3132,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7.3223,雙雙跌破7.3關口。
外部沖擊之下,應該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對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不必太過擔憂,特朗普挑起的關稅沖突將增加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提升美聯儲降息預期,加之特朗普關稅政策對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沖擊,預計美元指數走勢偏弱,也將有利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穩。再者,中國央行擁有較為充裕的外匯儲備,并積累了豐富的匯率調控經驗,在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提到,“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要保持基本不變,或固守某個具體價位,而是指CFETS等三大一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并與經濟基本面變化相適應。年內來看,著眼于有效應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人民幣匯率彈性趨于加大,貶值容忍度也會有所提高,但會持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管濤進一步指出,前兩次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有限,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跌反升。最近這次,由于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措施超出市場預期,三輪關稅累計達54%,對人民幣匯率帶來了短期沖擊。但這是匯率對內外部沖擊做出的正常反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依然具有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挑戰早就未雨綢繆,明確將防范化解外部沖擊列為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已部署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同時,還特別強調,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影響程度動態調整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管濤表示。
在管濤看來,去年底政策集中轉向以來,國內經濟回升、信心提振、風險化解、科技賦能等積極因素還在進一步積累。并且,中國有顯著的制度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豐富人才人力資源等優勢條件,有長遠規劃、科學調控、上下協同的有效治理機制等諸多有利條件。這是中國有效防范化解各種外部沖擊的底氣所在,也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強大保障。
從高層表態來看,我國在應對外部沖擊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一次也將從容應對。4月6日,人民日報發布評論員文章《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增強有效應對美關稅沖擊的信心》。文章指出,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余地,隨時可以出臺;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視情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并適時出臺一批儲備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出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