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連續第二年出臺支持創新醫藥發展的專項政策。4月7日,北京市醫保局等九部門發布《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創新藥械研、產、審、用全鏈條政策支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培育優質創新生態,推動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將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整體用時進一步壓縮至20周以內、新獲批創新藥械產品數量不少于15個等創新舉措。
臨床
對急需創新藥械建立綠色通道
《若干措施》提出,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臨床試驗效率。將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整體用時壓縮至20周以內,多中心試驗項目倫理審查互認率提高至90%以上。加快醫企協同研究創新平臺建設,推進臨床試驗醫企供需在線對接。實現臨床研究聯合體在京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全覆蓋,依托電子病歷共享應用系統實現人工智能賦能受試者招募。
為提升國際臨床試驗能力,要加強頭部醫企合作,擴大青年項目負責人培養規模,培養引進具備牽頭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能力的高水平項目負責人。對牽頭完成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醫療機構、項目負責人給予資金支持,研究團隊成員在職稱職級晉升時作為重要參考。支持重點企業開展全球同步藥物和疫苗臨床試驗。
北京市還將啟動建設腫瘤、心腦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重點專病全自動智能化生物樣本庫,推動腦卒中等高質量樣本數據資源應用。推動自然人群隊列樣本庫建設。建立重大疾病臨床試驗預備隊列。通過揭榜掛帥開展低成本、高通量基因測序和蛋白質組學檢測等自主可控關鍵設備技術攻關。
《若干措施》明確,北京市鼓勵醫企建立研發咨詢合作機制,布局研發管線。組織推動醫療機構開展已上市藥物擴大臨床適應癥研究、使用。對臨床急需或療效顯著改善的創新藥械建立綠色通道,予以優先支持保障。支持圍繞阿爾茨海默癥開發更精準快速、低成本的診斷篩查試劑和藥物;針對糖尿病開發更便攜、智能化的無創血糖儀;針對兒童開發透皮注射等更便捷、更安全的給藥新技術;針對肺部疾病開發更快捷、低成本的人工智能多病共篩和輔助診斷產品。
AI+
不少于10個場景模型開發應用
《若干措施》提出,要充分利用醫療、醫保、醫藥數據,構建行業數據可信空間,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標準和采集、清洗、脫敏、標注技術指南。建立醫療健康數據標注協作機制,形成規模化專業標注能力,全年建成不少于5個基于器官的高質量數據集,數據規模達50TB。支持醫企面向藥物研發、多中心臨床試驗、藥物警戒、遠程會診等場景,暢通數據安全出境便利化路徑,加快推動跨主體高頻流通利用。
同時,《若干措施》明確,鼓勵企業在京設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加強數據需求對接,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靶點發現、新機制探索、化合物篩選、病例隨訪等研究。建設醫療健康行業大模型測評體系,面向AI+病理、AI+醫學影像、AI+輔助診斷、AI+手術規劃、AI+制藥等方向,支持不少于10個場景的模型開發應用。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完善監管評價措施,促進人工智能+醫療健康融合創新規范發展。開展互聯網診療首診試點。
投融資
構建500億元規模產業基金
在加強創新醫藥投融資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產業基金。新設100億元規模醫藥并購基金。發揮好市級200億元、區級100億元兩級生物醫藥投資基金協同作用。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設立創新醫藥投資基金,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帶動100億元以上規模社會基金投資醫藥領域。優化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科創母基金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制定更包容、更體現創業友好型特征的相關制度,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若干措施》還提到,加強企業上市融資服務。做好企業上市儲備,按照儲備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目標,2025年重點儲備和服務不少于10家本市擬上市醫藥企業,推動其在北交所等市場的上市進程。
北京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首破萬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醫療保障局了解到,2024年北京市臨床試驗的啟動用時壓縮至24.9周,同比減少7.7周。以國家醫學中心、研究型病房為核心組建57個專病、專科臨床研究聯合體,截至2024年底,已陸續啟動120余項臨床試驗。
創新藥械審評審批不斷加速,北京率先實現了“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從200天壓縮至60天”“藥品臨床試驗審批從60天壓縮至30天”。北京市已獲準創新試點項目12個。對創新醫藥企業實施重點項目制管理,2024年助推9個創新藥申報,9個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上市。
據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支持創新醫藥發展的專項政策實施以來,醫藥貿易更加便利。實施了罕見病藥品的“白名單”制度,建立了臨床急需進口藥械的審批綠色通道,進口貨值超過了1500億元,位居全國首位。與此同時,創新醫藥臨床應用也更加順暢。通過綠色通道累計為88個創新藥品實現北京市醫藥陽光采購平臺快速掛網;將570種國談藥納入“雙通道”管理,保障患者用藥需求;將“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等24項新藥新技術納入DRG除外支付名單。8家知名外資藥械企業集中在京新設研發或創新主體,醫藥健康產業規模同比增長8.7%,首次突破萬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