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A·史密斯最近在節目中談到勒布朗·詹姆斯時這樣說道:“我建議他為我沒提及的事情感到高興。我從未提起過你為什么沒參加科比·布萊恩特的追悼會。我也從未真正提起或討論過你為什么沒參加德懷恩·韋德的名人堂入選儀式。” 然后很快,他承認自己這段話中的大部分攻擊都是毫無根據、未經證實的。
所以,NBA這個體育聯盟巨頭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媒體對勒布朗,無論贊揚還是攻擊,都直接針對他本人。
對于這種“盛況”,昆德拉曾這樣講過:“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法國,我第一次感受到在捷克斯洛伐克(即使是最惡劣的斯大林年代)從未有過的感覺,覺得自己處在一個藝術之后的時代,處在一個藝術已經消失的世界,因為對于藝術的渴望、對藝術的感受性、對藝術的愛,都消失了……電影百年?沒錯。但這不是我的慶典。”
我倒沒有那么討厭商業性,籃球和電影本身當然有它們的藝術性和美學要求,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存活在少數追求高雅藝術的人心中,無法在大眾話題中被廣泛討論。人們喜歡的是那些小報會報道的東西,故事、紀錄、緋聞、金錢、沖突,這些敘事構成了如今NBA及其受眾關系的八成以上。
當我們談論有多厭惡這些時,不要忘記正是這些東西,讓NBA蓬勃發展,成為和迪士尼一樣成功的美國輸出品。如此多的人才選擇進入這些產業,這個聯盟之所以超越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它足夠成功,也足夠商業化。
所以NBA總裁亞當·蕭華很直接地表示:“這樣的爭辯似乎已成為NBA文化的一部分。” 他補充說,NBA不同于其他運動,外界不僅喜愛討論比賽,也熱衷于把球員當成某種明星,對他們的私生活進行剖析:“有時這樣的媒體關注讓人振奮,但有時也讓我感到尷尬。我當然更希望大家的注意力放在比賽本身。我也特別想保護我們的球員。”
從這個角度來看史密斯和詹姆斯之間的交鋒,就會得到不一樣的觀點。
這些爭論是從布朗尼·詹姆斯開始的,這位天選之子的兒子,從小就在球場氛圍中耳濡目染,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進入了聯盟。布朗尼認真謙遜,是個好人,而且如勒布朗所說,非常上進,因為他本來可以選擇躺平。
既然他最終選擇進入NBA,和他那位聲名遠揚的父親一起打球,那他就得承受這些,包括大量與籃球無關的討論、私生活曝光,還有無止境的先貶低再拔高、再貶低……
因為這就是NBA這個商業體育聯盟的運作方式,他的父親因此成為全世界最有名的運動員(這一切肯定不只是因為球技),他也因此得到了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想想看,在選秀之前以及進入聯盟之后,布朗尼得到了多少關注。在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季,甚至一個在發展聯盟平淡無奇的上籃,ESPN都要發布影片集錦。這是多大的恩賜?大家可以看看來臺灣打球的那些外援,為爭取一個機會而不得是什么滋味。
布朗尼當然夠努力,但當我們跳出個人視角,談論一個現象時,努力本身沒太大意義,因為他現在還待在這個聯盟,是因為他比其他人擁有更多資源。花不完的金錢只是基礎,一名高中場均只有12.8分,在大學賽場僅4.8分的球員被選中,并在發展聯盟獲得了如此多的機會和戰術安排,這不是偶然。
場均18.6分4.8助攻4.6籃板1.7搶斷,投籃命中率41.6%,三分球33.6%,罰球76.9%。這是很棒的數據,是布朗尼一步步克服心臟疾病、在壓力之下提升自己籃球水平的成果,但如果他的父親不是勒布朗·詹姆斯,這些機會都不會降臨,他甚至不一定有機會進NBA。
就算洛杉磯湖人隊主帥JJ·雷迪克對他的欣賞是真切的,但要讓前者看到自己的優點,要讓別人在一群人才中看到閃光點,“在一群身高6呎2吋(187公分)的美國黑人運動員中脫穎而出有多困難” 一句話就說明了。以你的成績和表現,別人為什么要特地去看你平凡的比賽表現?這樣說還不夠清楚
所以我的觀點和蕭華一致,看著全球最棒的籃球殿堂討論這種話題,只能讓人苦笑;在一位父親面前數落他的兒子,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這就是NBA,歡迎來到NBA。這關乎利益的一面和前幾天剛打完的、展現出卓越競技水平的“騎士對勇士之戰”一樣,都是籃球聯盟真實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只要其中一個,而不要另一個。
在節目上信口開河是史密斯的選擇,而他也承擔了后果,他必須接受人們對他的批評,他被稱為名嘴,而非記者。沒人會認真看待他的籃球觀點。
至于我們不滿他仍然出現在電視上,這是ESPN的責任,或者說是你、我這些NBA球迷的責任。因為商業選擇其實就是純粹、平庸的數字選擇。支持人數更多的那一方獲勝,而史密斯的言論受眾就是足夠龐大。
在過去十年里,體育媒體界經歷了一次非常大的轉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阿德里安·沃伊納羅夫斯基職業生涯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的文風、題材和品味出現了非常大的改變,而且基本上和目前媒體界的趨勢一致:精致的寫作讓位于情緒性語言,趣味專欄讓位于爭議話題,深度籃球探討讓位于一些精心挑選、具有即時性的報道。
這就是我們目前所處的籃球世界。
扎克·洛維最近出現在比爾·西蒙斯的節目上,ESPN在這一季已經和他分道揚鑣,他可能是目前名氣最大的深度分析師,但他講的內容不再那么被需要了。
ESPN還在更早一些時候開除了杰夫·范甘迪,以便用5年1億美元的薪水把史密斯請回來。這還不能說明這個體育媒體巨頭認為什么東西更重要嗎?你若不接受,那就只能不看。
但勒布朗似乎決定反抗。真是勇氣可嘉。這讓人想起他在2010年夏天做的那個決定。當他不滿什么的時候,他就會反抗,會付諸行動去改變,無論結果是好是壞,不管這是否會站到主流的對立面,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會成為史密斯節目上的素材,他甚至可能料想到這是個陷阱,但他還是做了,因為他必須保護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們不滿意現狀,但卻不愿意付出努力,那可能是有些虛偽的,這代表你確實享受著現有事物,卻還嫌棄它不夠好。
但勒布朗好像真的在嘗試扭轉這一切,《關注比賽》這個深度籃球討論節目重啟就是第一步。他想要為自己所處的聯盟做更多,為兒子那一代做更多,為籃球做更多。
雖然如絞肉機般的資本主義籃球永遠不可能停止,個人的英勇行為只能維持短暫的火光,但那仍是值得尊敬的。
祝他好運,我們會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