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酒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外表下,竟也藏著肉眼看不到的臟亂差?
近年來,酒店的衛生問題一直是顧客們最關心的話題。清潔亂象頻發,酒店還能住嗎?
你有沒有酒店衛生踩坑的經歷?
關于老生常談的酒店清潔衛生問題,曾有網紅“濾鏡粉碎機”老師前往環球影城酒店進行測試。那里別具特色的功夫熊貓主題房間,房間的設計獨具匠心,滿是中國傳統元素與功夫熊貓IP的巧妙融合,原本一切看上去都令人滿意。隨后發生的事情,卻讓人大跌眼鏡。
濾鏡粉碎機老師為檢測酒店的清潔服務是否到位,采用了一種頗為巧妙的方法。他在床品、杯具等物品上,做了隱形的熒光標記。這種標記遇水即消,只要物品經過清潔或更換,標記便會消失,堪稱檢測酒店清潔工作的“神器”。
濾鏡粉碎機老師做好標記后辦理退房,又安排另一位小伙伴入住。
當紫光燈亮起,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床上三個枕頭的枕套都未更換,六個水杯原封不動,三件浴袍只換了一件,衛生間里三條毛巾、三條浴巾也僅更換了一件。馬桶蓋子表面看似擦拭過,可掀開后,內部根本沒有得到有效清潔,依舊殘留著前一位住客使用過的痕跡。
這樣的清潔狀況,與每晚2800元的房費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要是28000元一晚的房間,服務質量又會怎樣?簡直難以想象。
盡管酒店回應及時,態度也算誠懇,但背后深層次的問題,依舊值得我們深思。
酒店行業對于退房后的清潔流程,通常都有明確而詳細的規定,各項標準白紙黑字。可為何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總是大打折扣,難以落實到位呢?
酒店保潔服務不到位,并非物料成本或規則設計的問題,而是執行層面出了問題,其本質是人工成本過低。
在酒店行業,許多酒店的保潔工作采用外包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保潔人員的收入會更低,因為中間多了一個賺取差價的中間商。
在服務業中,工資水平對服務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當人工成本被過度壓縮,必然導致員工消極怠工,人浮于事,能混就混。
盡管不少酒店將泰勒科學管理理論運用得十分嫻熟,設置了各種KPI、檢查機制和懲罰制度,但最終執行工作的,是拿著低工資的員工。
大家心里都明白,付出與回報應該成正比,拿多少錢,就做多少事。
在很多情況下,五星級酒店和經濟型酒店,可能由同一位保潔阿姨負責打掃,因為它們都使用同一家外包公司。經濟型酒店房間面積小、物品少,保潔工作相對簡單,阿姨們反而能在相同時間內,將房間打掃得更干凈。
此外,部分豪華酒店對房間清潔的時間有嚴格要求,而豪華酒店房間大、物品多,清潔內容復雜,這對一些年紀較大的保潔阿姨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
還有些酒店采用保底保量的薪酬模式,即保潔人員完成一定數量的房間清潔,就能拿到底薪,超出部分,每個房間額外計費,費用大概在10到30塊之間。
在這種模式下,保潔人員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往往會選擇在單個房間少花精力,對于看似沒問題的物品,能不換就不換。這就如同外賣系統給外賣員設置計件和送達時間限制一樣,催生了不少為了趕時間而不顧安全的“馬路神仙”。
有能力、想多掙錢的人,可能會選擇去做家政,雖然辛苦,但收入更高。而愿意拿著低工資做酒店保潔的人,難免會存在摸魚行為,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酒店難道不清楚給清潔員工的工資偏低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他們也明白,低工資會導致員工摸魚現象頻發。那么,酒店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通常,酒店會加大檢查力度、增加培訓次數、強化監督機制。但這些措施,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應該在加強管理的同時,提高員工工資。
一提及加錢,酒店往往就會“望而卻步”。
幾年前,14家五星級酒店的清潔亂象被曝光。在這些酒店里,清潔人員用顧客用過的浴巾擦杯子,將從衛生間垃圾桶里撿出的一次性杯蓋,在自己T恤上擦幾下后,就扣在杯子上,繼續給顧客使用。他們為了節省時間,各種操作“手速飛快”。
此事曝光后,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涉事酒店紛紛出面道歉。但后續呢?他們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將爆料人的個人信息拉黑,甚至對其進行威脅。
酒店之所以“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歸根結底是因為解決問題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酒店看來,聲譽損失是一種相對抽象的代價,只要事后運營數據顯示曝光沒有影響客流,就沒必要花錢整改。
酒店業投資回報率普遍不高,這是業內公開的事實。為了提高利潤率,酒店只能想方設法壓縮成本。房屋成本受房東制約,難以大幅壓縮;房費受市場競爭影響,不能隨意漲跌。
于是,人工工資就成了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酒店一邊要求員工提供優質服務,一邊卻給員工低工資。長此以往,員工自然會產生抵觸情緒:酒店好不好,與我何干?客戶罵酒店,正合我意,這樣還能省下我吐槽的力氣。
實際上,酒店對員工的這種心態心知肚明。低工資、高強度的清潔工作,很難吸引到愿意盡心盡力的員工。酒店和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默契。
互聯網公司忽悠年輕人無償加班,好歹還會描繪一幅“升職加薪”的美好藍圖。而酒店保潔人員清楚,就算把工作做到極致,也不會升職加薪,甚至連酒店正式員工都算不上,還不如摸魚實在。
理論上,酒店會對清潔工作進行抽查。但抽查人員同樣拿著低工資,自然也會敷衍了事。這就導致酒店行業反復出現清潔問題,底層員工薪水水平與服務質量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反觀胖東來、海底撈、順豐等企業,它們之所以能提供優質服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給員工的收入高于同行。在海底撈,員工的住宿條件甚至比一些顧客還好。順豐快遞員收入高,面對顧客的懷疑,能底氣十足地回應。這些例子充分說明,只有錢到位了,員工才有服務的動力。
對于酒店來說,提升員工工資,雖然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能有效避免因服務質量問題導致的客戶流失和口碑下跌。但酒店并不這么算。
在他們看來,遇到專業探店曝光服務問題,是小概率事件,沒必要為了這點風險,提高整體成本。出了公關危機,有公關部和法務部處理;但要是日常成本上升,運營部和財務部就得“背鍋”。在這種內部博弈下,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酒店行業若想打破這一困局,就必須正視底層員工的薪資問題,平衡好成本控制與服務質量之間的關系。否則,類似的清潔亂象還會不斷上演,消費者的權益也將難以得到保障。
畢竟,合理的薪酬是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的關鍵。
中國酒店人力調查報告
酒店可以開展薪酬調研,參考同地區、同行業的薪資水平,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標準,提高保潔人員的工資待遇。同時,對于連續數月保持高質量清潔服務的員工,給予額外的經濟獎勵,以此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為保潔人員設計清晰的職業晉升通道,打破職業天花板。
例如,設立初級、中級、高級保潔員等不同職級,每個職級對應不同的技能要求和薪資待遇。表現優秀的保潔人員,可晉升為保潔主管,負責管理團隊和制定清潔計劃。
引入科技和創新手段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例如,利用智能清潔機器人、紫外線消毒設備、空氣凈化設備等,輔助人工進行清潔和消毒工作。智能清潔機器人可以按照預設的路線進行地面清潔,紫外線消毒設備可以對床品、杯具等進行高效消毒,空氣凈化設備可以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通過數字化平臺,對清潔任務進行分配、跟蹤和管理。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了解每個員工的工作進度和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解決酒店衛生問題,一場需要酒店運營方、行業組織、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協同行動。當各方形成合力,酒店行業的衛生頑疾才能得到有效根治,讓酒店重歸其服務本質,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安心、舒適的服務體驗,以便推動整個行業正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