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8日訊(編輯 夏軍雄)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宣布的新一輪關稅將對德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不僅將延遲該國復蘇進程,還可能讓其首次面臨連續三年陷入衰退的局面。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于上周三正式落地,覆蓋各個國家和地區,而他對歐盟施加的關稅稅率為20%。
德國是美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700億歐元。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的代表,德國可能成為這場貿易戰中歐洲受損最嚴重的國家。
“整體來看,2025年的經濟風險正在向連續第三年經濟衰退傾斜,”德意志銀行研究部高級經濟學家Marc Schattenberg表示。
Ifo經濟研究所的專家Lisandra Flach指出,德國的貿易可能受到以下方面因素的影響:對美國等國的出口減少,同時,由于其他國家尋找替代美國的出口市場,德國可能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
“德國正面對一個現實:世界已經改變,”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宏觀主管Carsten Brzeski表示。他同樣預計2025年德國經濟將出現萎縮。
德國是過去兩年唯一未能實現經濟增長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重振經濟是該國2月大選期間的重要議題。
大選結束后,德國候任總理默茨領導的保守黨與社會民主黨展開組閣談判,并宣布設立5000億歐元(約合5440億美元)基礎設施基金,同時對借貸規則進行全面改革,以加強國防和重振經濟。
“德國這次出人意料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有助于緩沖貿易戰帶來的沖擊,但我們仍預期經濟面臨下行風險,”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Holger Schmieding表示。
德國刺激政策在短期內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限,全面效應預計要到2026年和2027年才會顯現。
經濟學家認為,貿易沖突凸顯了德國進行結構性改革的緊迫性,而單靠補貼無法解決問題。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稱:“德國有能力提供補貼,但我認為不應該也不會將其用于這方面。”
經濟學家們表示,目前由未來聯合政府談判達成的經濟方案令人失望,他們呼吁采取更大膽的措施以加快投資,并提升德國的競爭力。
Brzeski說:“特朗普關稅政策是一個額外的警示,促使當前的組閣談判真正聚焦于結構性改革,以及可持續地加強國內經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