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4月6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李楊)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07年11月30日,軍人孟祥斌同志因奮不顧身救一位跳江女青年而不幸犧牲,年僅28歲。2009年至今,他的妻子葉慶華自費為超過700名烈士尋親,并組織多所高校學生繪制烈士畫像。他們把烈士親友的記憶碎片用畫筆還原,幫助他們與烈士跨越時空“再相見”。
2023年9月,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愿者在蕪湖市南陵縣為李家發(fā)烈士的妹妹贈送全家福合影(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16年來,葉慶華一直在做一件事:搜尋資料,為烈士“尋親”。她收集到了4萬多名烈士的信息,成功幫747名烈士找到了親人。
葉慶華表示:“我會瀏覽網(wǎng)頁上烈士尋親的消息,自己去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館尋找一些外地的烈士,再把墓碑等信息整理出來。在尋找過程中,我會打電話給當?shù)氐耐艘圮娙耸聞詹块T,核實有沒有這些烈士,確認之后再詢問村里的長者,之后繼續(xù)尋找,一般村里年紀大的會聽說過這些烈士的故事。有一部分烈士家屬知道其親人犧牲在哪個省,但具體在哪,他們不知道。”
2024年4月,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愿者在蕪湖市白茆鎮(zhèn)捐贈烈士畫像(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葉慶華說,尋親的每一天,都是在與時間賽跑。
葉慶華介紹:“這樣的故事太多。王文蘭烈士是抗美援朝犧牲的,當時他的母親非常反對他去,但兒子說,‘媽媽,去前線作戰(zhàn)是為了讓我們翻身的農(nóng)民能夠守住勝利的果實。’王文蘭犧牲后,他的母親收到了烈士通知書,她唯一的心愿是能找到兒子的墓碑,這位母親是帶著遺憾走的。2019年,我們找到了烈士的家人,當時烈士的嫂子還在,她就說了一句話,‘蘭弟回來了’。”
2024年7月,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愿者在廣德捐贈烈士畫像(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一次機緣巧合,她又開始用畫像重現(xiàn)烈士精神。葉慶華回憶,2020年,李長芝烈士的親屬請她幫忙找人給烈士畫像,葉慶華托女兒的國畫老師幫忙完成。
葉慶華說:“李長芝烈士的兒媳婦找到我,希望我能夠畫一張畫像,去圓一個心愿。我就找到國畫老師周輝,周輝老師說只要是為烈士畫像,肯定是義不容辭的。”
收到畫像后,70多歲的李洪生第一次“見到”父親李長芝的模樣。
之后,越來越多的家屬找到葉慶華,希望也能有一張烈士畫像,作為些許安慰。
“我們希望以最簡潔的方法,讓烈士親屬提供照片,以畫像的形式還原烈士的樣子。我們再跟烈士家屬溝通,直到烈士家屬認可這張畫,畫像就完成了。”葉慶華說。
2024年4月,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愿者在宣城市郎溪縣贈送烈士畫像(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在葉慶華的組織下,中央美術(shù)學院、中國美術(shù)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十所高校的學生們紛紛加入為烈士畫像的志愿活動。
安徽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輔導員王偉介紹:“第一批我們總共畫了6幅,當時是全國十多所高校共同接力開展的。畫完之后我給志愿者們做了視頻,這個視頻在網(wǎng)上引起了很多關(guān)注,志愿者分享了很多感悟,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很多烈士親屬都80歲、90歲了,他們都在渴望和他們的親人相聚,而我們現(xiàn)在做這項工作也正是在與時間賽跑。”
2024年7月,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愿者程功樂在廣德市繪制烈士畫像(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多數(shù)時候,王偉和志愿者們都會前往烈士老家,當面與家屬溝通,捕捉曾經(jīng)的記憶,盡最大可能還原烈士的樣貌。
王偉表示:“因為我們拿到手的資料只有幾句樣貌描述,要去跟烈士親屬不斷詢問樣貌特征,去找村子上見過他們的人不斷地去比對,這過程比較難。如何把他們記憶當中的樣貌或者模糊的照片轉(zhuǎn)化成生動面龐,對志愿者來說是比較大的考驗。”
潘宏宇繪制的王開淼烈士與烈士兒子合影(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學生潘宏宇去年暑假加入為烈士畫像的活動,目前已經(jīng)畫了14幅。在他看來,繪畫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刻畫眉眼,要反復琢磨、不斷嘗試如何把精氣神畫出來。
潘宏宇介紹:“最難繪制的部位就是人的眼睛,因為眼睛是最能表達人情感的部位。在今年的寒假里,我去了江西于都為高得祥烈士畫像。高得祥不僅自己是一名光榮的烈士,他的兩個兒子也都犧牲了。在描繪他的眼睛時,我既想畫出那種保家衛(wèi)國、不畏犧牲的堅定目光,又想透露出他對兒子的驕傲和對家人的不舍之情,這是最難表達的。”
潘宏宇繪制的高得祥烈士畫像(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2023年10月,安徽師范大學專門成立“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由王偉擔任負責人,并在創(chuàng)客中心騰出一間畫室。
王偉介紹:“之所以給我們團隊起名叫‘紅色青春守護人’,是因為現(xiàn)在‘00后’大學生繪制的這部分英雄,大多都停留在20歲左右,跟他們的年齡非常相仿。我們覺得做這件事情不僅是在守護這些革命先輩的熱血青春,同時是在守護這些青年的紅色青春,所以給工作室取了這個名字,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們。”
如今,僅安徽師范大學,先后有400多名志愿者為烈士畫像,他們用手中的畫筆還原了500多名烈士的容顏,讓他們與親人得以跨越時空“再相見”,但葉慶華從沒想過給自己畫一張“全家福”。有學生志愿者悄悄為她準備了一份珍貴的禮物——一張他們一家三口的“全家福”。“葉慶華自己還沒有一張這樣的畫像,也從來沒有讓我們繪制這幅畫像。后來志愿者就來繪制了,畫了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正好一個契機,就是她到我們學校介紹我們工作室的畫像,活動當中突然拿了這幅畫像出來,第200幅畫像正好是送給她的。”
學生志愿者們?yōu)槿~慶華一家繪制的全家福(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葉慶華表示:“當時很驚訝,我都不知道。我認為我已經(jīng)很堅強了,因為孟祥斌走了17年,我覺得我會很坦然地面對,但那一剎真的繃不住了,當時慢慢蹲下來,就真的哭了。”
葉慶華說,接下來給烈士畫像的工作還會繼續(xù),同時會建烈士紀念碑、烈士事跡展館和烈士紀念館,讓更多的人了解烈士事跡。“我們還會繼續(xù),我們的計劃是只要烈士家屬有需要,都愿意去手繪英烈的形象。我更希望與時間賽跑,能記錄下一位烈士從出生到成為烈士的故事,這就是我最想干的事。”
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負責人王偉在蕪湖市烈士陵園為烈士碑文描金(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志愿者張欣暉在蕪湖市烈士陵園為烈士碑文描金(圖片來源:安徽師范大學紅色青春守護人工作室)
學生志愿服務的形式早已不局限于還原烈士容顏,王偉說,他和學生會走進烈士陵園,為烈士墓碑添色補漆,還通過紅色繪本制作,讓烈士“活”過來、“動”起來。“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在給這些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的烈士繪制畫像,他們的家屬都渴望再次見到他們年輕的面龐,這是他們很多人等待了幾十年的愿望。這些年我們不僅為烈士畫像,也繪制了很多英雄事跡的故事繪本,還去烈士陵園為烈士碑文描金,去了很多中小學開展青春思政課。我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烈士,了解他們的故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wǎng)”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wǎng)“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quán)聲明:本文章版權(quán)歸屬央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