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顯示,意大利有超400萬失能老人面臨照護缺口,而現有服務供給與老年人及家庭的需求間存在嚴重脫節。
綜合意大利安莎社、《24小時太陽報》報道,根據意大利博科尼大學與個人護理機構愛適瑞發布的第七份報告,意大利針對65歲以上失能老人的養老院床位僅能滿足7.6%的需求,而綜合居家護理服務雖是最普及的養老模式,覆蓋率也僅達到30.6%,且人均服務時長正持續縮減。此外,日托中心的覆蓋率更是低至0.6%。
據悉,該報告調研了106家平均擁有113張床位的養老機構,報告指出,在滿足老年人和家庭需求方面,相應的服務表現不佳且不足。但意大利的養老需求還在穩步增長:2023 年,失能老人數量已突破400萬,較2021年增長1.7%。
報告還揭示了養老機構與行業其他主體間的協作情況,并指出存在系統性弊端。
首先,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護理評估主要由全科醫生、地方衛生局和社區社會服務機構進行。但現行評估體系零散化運作,未能充分考慮老年人實際需求。機構間僅通過形式化行政流程溝通,導致服務供給與個體需求脫節的風險加劇。
其次,養老院在確定服務細節方面也缺乏自主權(38%)。這就導致與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缺乏有序銜接,造成效率低下,服務經常重復。在啟動急診服務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最后,相關機構溝通更多的是系統管理和預算定義,而不是在服務的優劣。如社會和醫療保健機構與衛生局的溝通是為了確認護理水平(65%)、服務對象的狀況和特點(51%)以及確定年度預算(43%);與大區/自治省的溝通是為了討論人員配備標準(32%)和就收費進行交涉(43%),而與市社會服務局的溝通只占18%。
報告表示,有必要在養老院、醫院和地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提高福利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
此外,在歐洲層面,根據德勤發布的一份報告,到2050年,包括意大利在內的31個國家(多數為歐洲國家)將面臨嚴重的老齡化情況。盡管歐洲人口結構萎縮催生剛性需求,但在涵蓋養老社區與傳統養老院建設的養老板塊,2023年全歐投資卻顯著下滑。
根據房地產服務商Savills的數據,與2022年相比,2023年該行業的投資額下降了35%,從約78億歐元降至55億歐元。與2021年的95億歐元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
Savills歐洲生活研究部主管理查德·瓦倫丁·塞西說,“2024年預計投資略超過2023年的水平,既是因為通脹減緩了運營商的投資能力,也是因為材料和建筑工地的價格上漲迫使項目減少或停工。”
瑞士人壽資產管理公司醫療保健交易主管尼古拉·施密特表示,在德國,一些公司因成本和破產風險導致房地產以及老年住宅的新建工程陷入癱瘓。目前,建筑成本仍然太高。盡管意大利是歐洲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其市場吸引力仍不及西班牙——后者受益于大量來自英國、德國和北歐國家的退休移民,有效推動了養老產業發展。意大利市場普遍被認為規模較小、流動性不足,目前僅剛性需求的養老院呈現增長態勢。
(內容來自歐洲時報網,編譯:李朔,圖片來源:Pixabay網,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