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媽用我照片網戀怎么辦 ”?
“ 男友月薪5000,我讓他買個3萬的包過分嘛 ”。
“ 為什么哥哥相親我很難受 ”。
最近,我在互聯網上刷到了許多 “ 新奇特 ” 的內容。
它們話題不一,跨度極廣,有的時候是生活中的奇葩事,有的時候是奇妙想法,有的時候特別降智,讓人讀來忍俊不禁中又有一絲無語。
連在一起研讀,甚至有種生活調解欄目的味兒,疑問橫跨考學、求職、親子關系以及婚戀關系,且實際數量可能遠比你我想象的多。
最開始,我將這類話題的泛濫歸為一種網絡文化現象,大家越來越愿意在網絡上敞開心扉,自然也就有越來越多千奇百怪的帖子。
但很快,我發現這只是一個網絡圈套,我中招了。
這些內容特點鮮明,形式整齊劃一。
先看封面,絕大多數就是一張便簽紙,上面幾行明目大字,或者一張照片。
讀者往往只簡單掃過標題就會立刻出離憤怒,想沖到評論區敲擊鍵盤狠狠教育一番貼主,非常簡單粗暴。
整體而言,這些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富有爭議型。
比如前面提到的,“ 我媽用我照片網戀怎么辦 ”,“ 塞爾達和原神哪個好 ”。
這些問題要么人間罕有,要么純純引戰,發到任何一個社交平臺上,吵吵個十多頁,應該沒啥問題。
第二類:故意找噴型。
比如 “ 誰能幫我勾引男朋友,幫我分手,有償 ”,“ 兩個男朋友只想留一個怎么選 ”?
其中最經典的當屬下面這個帖子,“ 坐飛機的人還會來坐地鐵 ”?看完這個帖子,我CPU都要被干燒了。。。
貼主往往試圖假裝自己做了網友不能容忍的事,降智到極點,或者自己是個極品笨蛋,惹人來噴。
當你刷到這些帖子,第一時間會感到非常感到錯愕,“ 該不會是我理解的那樣吧 ” ?點進去發現還真是,從頭到尾的槽點,讓人不知道從何噴起。
僅靠標題承載爭議,還不是終極版,推文的內容也得精心炮制。
比如經典的,要不要給女兒獨立房間議題。
要是你真把這當分房間問題,那就錯了,請細看,這種家庭往往一兒一女,小兒子有房間,大女兒沒房間,要么睡客廳要么跟家長睡。
你就說,這要素夠不夠齊全,矛盾拉的夠不夠滿?
并不能排除,現實生活中真有人有類似的困擾。
但互聯網已經教會了所有網友一個道理,不要輕信網絡。
實際上,這類文案的評論區經常會出現 “ 這個文案已經很多人發過了 ”,“ 你這樣起號真的合適嘛 ”,認真點的還會進入主頁找bug,“ 主頁不是還在被催婚嘛?這就有十幾歲的孩子了 ”?
渴望獨立房間的小女孩有流量,糾結分房問題的父母就集體出現。
月薪5000的可憐男友火了,就有無數個可憐男友被批量制造。
月薪5000不夠用,就改成4000,3萬的包不夠夸張,就變成4萬,類似的帖子比比皆是,格式整齊劃一,文案極度雷同,像生產線上被統一加工出來的工業罐頭。
但無論如何,這類帖子往往流量特好,而且有種讓你欲罷不能的毒性。
因為它會引發公憤,即便你早已鑒別出這是引戰貼,也會因為想看網友們在評論區里花式狂噴而點進來,看到噴得妙的回復頻頻點贊,再次給po主貢獻一波流量。
這種內容被生產出來的原因,其實并不難想象。
自媒體時代存在大量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穩定的內容更新能力。專門挑能引發網絡討論的話題,故意刺激他人乳腺,成了一條生成爆款的“捷徑”。
于是,彩禮矛盾,學歷矛盾,家庭矛盾輪番上演。有對象用對象,結婚了用老公老婆,生孩子了就用小孩,啥都沒有就用父母。
哥們,互聯網上都是虛的,你不會當真吧?
不過,這些推文缺乏內容,更談不上有趣,又能產生什么價值呢?
一個常見推測是,這是一種起號手段。
如今的互聯網上,已經快形成一個新梗了。無論博主是刻意為之,還是真有疑惑,只要圖文太抽象,必然會有人在下面嘴臭一句,“起號固然快,但是父母怎么辦”?
但,如果仔細觀察發布者的主頁,會發現這些內容雖然流量可觀,但并不能為博主帶來多少粉絲。
更為實際的價值是,通過這些流量引流推軟廣。
推軟廣的方式有兩種,其中以在內容里露出品牌為主。
比如這些一夜之間花光半萬壓歲錢的閨女,你以為他們在推文里吐槽閨女?實際上整篇內容里有效信息就只有各種品牌跟商品,堪比貼滿了牛皮癬的小電線桿。
這些商品大多都是一個廣告品牌藏在一堆大牌里,看到評論區里有水軍來問,才知道博主的真實目的。
還有這位,起手封面圖是一大堆紅色鈔票,標題是B潰了,大一女兒開學花了半萬壓歲錢,別以為他真的在等你來一起鳴不平,痛斥女兒。
翻頁,第二張圖直接一張購物車,圖窮匕見。
第二種方式則更為簡單粗暴,直接把自己的主頁變成了一張大牛皮癬,只要你因為這些引流貼點進去看她一眼,就能看到廣告。
不管好流量,還是壞流量,只要你看到,他們就賺到。
其實,這種所謂的引流貼,自互聯網成熟開始就有了。
早年的論壇標題黨,《轟動全國……》、《深度好文……》,不也是一類東西嘛?
早年天涯論壇上還流行過一陣子知音體,通過知音體形式命名新聞事件,人物,用煽情的標題吸引讀者。
貼吧時代,也有經拿滾的傳說。
一群靠發送毫無營養的水貼拿經驗的人,出現的多了,網友就叫他們拿好經驗滾蛋。
同樣也有水貼,標題黨,還有利用生活日常催淚引發討論的人。
再近一點,UC震驚體。任何一條平平無奇的新聞,通過震驚體一通操作,照樣能超級博眼球。
這類內容的火爆,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在互聯網的海量內容中,只有夸張的,引人注意的,充滿矛盾的事兒才能讓人短暫的停留,不然在開頭的那三秒鐘里,流量就悄然流失了。
最開始,編故事吸引流量,無非是為了利益,當時的貼吧老哥、論壇老哥需要等級和經驗,無非為了一個虛榮。
而進入自媒體時代后,流量直接能轉化為達不溜,大家自然更變本加厲了。
只要流量存在,博眼球就不會消亡。
于是,越來越多人選擇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史詩級的蠢蛋,在互聯網上,什么蠢話都敢說,什么蠢事都敢做,制造精神污染。
比如下面這個按兩下安裝,正常人應該都會都按側邊欄,你猜怎么著?這哥們選擇按了屏幕。
你應該已經知道了,互聯網上的東西都是虛假的,鐵子,你把握不住。
可是,這些內容好多人反感,可也有好多人在看。
因為這些引流套路,本就是在人性的弱點上蹦迪,只要有人忍不住點進來,容易激活算法進行推薦,一場流量的 “ 正 ” 循環,就此開始。
不管你點進這類帖子,是看樂子,還是噴傻子。
只要引流密碼一直有效,就會有人不停追逐。
撰文:渡渡鳥武士
編輯:莽山烙鐵頭 & 面線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微博:黃腿腸、胖哥李小鹿
小紅書:絕望鑰匙扣、中專爺、不想上班、抽象文案檢察兼賽博樂子記錄 等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