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胖東來商貿集團微信公眾號發布《胖東來關于侵權行為的處理公示(五)》,其中公布了9起擬起訴案件,而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的微博賬號赫然在列。由于胖東來和宋清輝雙方均具有相當的互聯網輿論影響力,事情很快便為大眾所關注。
這場醞釀中的“百萬官司”,源自宋清輝在微博上公開評價胖東來沒有核心競爭力。按照胖東來方面的描述,準備起訴“宋清輝”微博賬號的原由是,“該賬號在‘胖東來基層員工平均月薪9886元’的微博超話中評論‘胖東來是一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只能變著花樣靠流量活著’的言論,上述言論涉嫌對我公司品牌形象進行貶損,追責金額不低于100萬”。對此,宋清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道,已收到胖東來的律師函,將積極準備應訴。同時,宋清輝面向記者,闡釋了自己認為胖東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四點理由:一是胖東來在河南的成功高度依賴創始人個人魅力,不具有全國推廣價值;二是在員工福利和顧客體驗方面的高投入限制了企業盈利和擴張;三是服務文化易被模仿;四是核心競爭力不能脫離于胖東來創始人繼續運行。
其實,個人層面贊成宋清輝的觀點里的一些內容,比如胖東來的文化和模式高度依賴創始人,胖東來也確實有在走流量路線。但是,由此得出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觀點,我就真得不能茍同了。從個人上班多年的人生經歷來看,至少在民營企業里,還不曾見到過,有哪家企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不是高度依賴于創始人。畢竟,說一千道一萬,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最多不過四十余年時間,都是由創始人從零開始創建,在這個發展壯大的過程里,留下創始人鮮明的個人印記,屬實再自然不過。至于說上升到“百年老店”企業文化、運營模式的高度,來評價當下的企業,當下來看,這個話題還是超前了一些,也有些不太符合實際。
個人認為,企業無論走了哪種路線,只要是在合法情況下,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且取得不錯的效益,那么這毋庸置疑就是成功。畢竟,即便是科班出身的經濟學家,也沒誰敢夸下海口,能夠給出一個能保證企業經營成功的固定模板。企業經營和經濟學理論是兩碼事,一個是實踐派,一個是理論派。想必,宋清輝大概沒怎么在企業里待過,自然產生這樣脫離實際的觀點也不足為奇。至于宋清輝其人,雖號稱經濟學家,卻也未曾展示過其在經濟學方面的建樹。個人印象里,最初對宋清輝的印象,是他兒子意外身亡后,他在今日頭條上連日發文如何痛心以及如何懷念兒子。至于在經濟學解釋經濟現象上:首先,并不是在論證觀點的時候,引用了經濟學上的名詞,那邏輯就符合經濟學原理了。其次,很多根據經濟學邏輯推導出的結論,放到現實里會錯的離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