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21字
閱讀預計8分鐘
作者|樓春豪 王璇卿
編輯|楊倩
審核| 江怡
印度德里門。中印關系具有超越雙邊范疇的重要影響。中印關系重回正軌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期待。(CFB)圖源:“中印對話”微信公眾號
2025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75年前,印度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與中國一道引領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反帝反殖民運動。75年來,中印關系有起有伏,有經驗也有教訓,但業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印關系的走向不僅關乎兩國28億人民的福祉,更深刻影響著亞洲乃至全球局勢的演變。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特別是“特朗普沖擊”持續發酵延宕,嚴重沖擊現有國際秩序和國際治理體系。與此同時,中印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和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都處于各自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有需要也有能力引領全球治理變革,為動蕩變革期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正如2024年10月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喀山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時所指出的,雙方要肩負起國際責任,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作出表率,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作出貢獻。
一是破局全球治理赤字。2017年5月,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嚴重沖擊,已然無法有效應對全球性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權責利的錯配。
一方面,特朗普統治下的美國推崇“美國優先”,推動地緣政治回潮、大搞經濟保護主義、以“退群”“毀約”等行為推卸國際責任,其他發達國家也多內外交困,西方主導的多邊治理機構“失能”風險上升;另一方面,氣候變化、人工智能、多邊貿易等全球性治理議題層出不窮,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轉型困境,缺乏應對全球治理赤字所帶來的風險的韌性。在此背景下,中印作為有全球擔當的大國,有意愿也有能力引領塑造全球治理,確保全球治理體系的有序變革,確保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能有效回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治理需求。
中印同為文明古國,兩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智慧,能夠應對當今世界的治理難題。比如,中國的“天人合一”和印度的“梵我一如”都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再比如,中印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需要聯手提升在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機構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以便更好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此外,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印度也積極推動“改革的多邊主義”,且兩國同為金磚機制、上海合作組織以及二十國集團等機制的重要參與國,有條件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二是提供現代化“獨特模式”。現代化是與西方工業文明相伴而生的,西方國家也利用其先發優勢、話語霸權,將現代化與西方化相等同。特別是冷戰結束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跌入低谷,西方國家更是大力鼓吹“歷史的終結”,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于采取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發展模式。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不同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傳承、現實國情與發展環境不同,一些發展中國家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現代化模式,反而陷入了政治經濟起伏動蕩的亂象之中。
對于全球南方國家而言,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是實現發展的重要前提。中印都致力于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獨具本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且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中國是自1990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出版首份《人類發展報告》以來,唯一一個從低人類發展水平組上升到高人類發展水平組的國家。印度雖然難以完全復刻中國成就,但“印度崛起”也已成為國際社會廣泛討論的議題,印度政府更是提出在2047年獨立百年時建成發達國家的宏偉愿景。
西方國家依靠對外殖民等方式推進現代化的時代背景與當今世界已經完全不同,這些經驗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缺乏參考價值。與之相較,中國和印度的現代化道路雖也不同,但與西方的現代化模式相比,更符合當今世界的“世情”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對發展中國家“更對路”。比如,中印現代化都需要回應人口規模巨大、環境壓力增大以及貧富差距、腐敗風險等共性問題。所以,中印理應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不同于西方的、具有發展中國家共性的現代化路徑參考。
三是助力全球南方發展。全球南方的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志。目前,全球南方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不容忽視的力量,正深刻改變世界經濟版圖、有力影響國際秩序變革。有數據顯示,全球南方國家過去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過去4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全球占比從24%增至40%以上。
不過,全球南方的振興之路難以平坦。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仍然不夠,許多全球南方國家仍面臨政局動蕩、產業脆弱、債務危機等困難。此外,全球南方國家之間國情不盡相同、訴求各有差異,有的國家之間還存在歷史恩怨和現實矛盾,尚難以“擰成一股繩”。中印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應該在增加戰略互信、妥善處理國家間分歧方面做出表率,強調中印不是競爭者而是同路人,應該彼此成就而非相互消耗,引領全球南方國家抱團取暖、形成合力。此外,中印作為全球南方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應充分發揮彼此在對外援助、產業升級、能源轉型、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減貧等方面的優勢,讓更多全球南方國家受益于中國和印度的發展紅利,讓更多全球南方國家擺脫對西方國家不同程度的經濟依附。在這方面,印度應摒棄泛安全化錯誤認知,與中國一道在全球南方國家推進“中印+”模式,使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合作產生“1+1>2”的效果。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中印建交75年風雨歷程積淀的交往智慧啟示我們,合作是主流、是正道,分歧難避免,但不應成為爭端。2024年10月,中印領導人喀山會晤為改善和發展雙邊關系作出了戰略指引。2025年,中印應抓住建交75周年的契機,推動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落地見效,為雙邊關系健康穩定、全球發展持續普惠貢獻力量。正如恒河與長江終將匯入人類文明的海洋,只要秉持“合則兩利”的戰略清醒,這對古老鄰邦定能在新時代譜寫共榮新篇。
作者簡介:
樓春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王璇卿,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轉載自“中印對話”微信公眾號 2025 年 3 月3 1 日文章,原標題為:《【中印建交75周年】中印合作為何讓西方緊張?》
本期編輯:楊倩
本期審核:江怡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