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我國家電行業發生了兩起大手筆的并購案。一起是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工業機器人,另一起是海爾集團出資56億美元,完成對美國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的收購,這在當時創下了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最大并購交易紀錄,且至今未被打破。
進行這筆交易時,海爾集團的年利潤為180億,按照當年匯率,56億美元約合375億人民幣,需要拿出2年多的利潤才能買下通用的家電業務線。
交易通過現金支付完成,有六成的資金來自國家開發銀行的長期貸款。如今這筆收購案已過去近十年,海爾集團到底有沒有賺到呢?
海爾的并購壯大史
海爾集團成立于1984年,前身是青島電冰箱總廠,最初是一家瀕臨倒閉的集體企業。1985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線,開始了其品牌化發展的道路。在1991年,青島電冰箱總廠與電冰柜總廠、空調器總廠聯合組建海爾集團公司,將旗下各種產品品牌統一確定為“海爾”。
90年代初,海爾負責人張瑞敏看準時機,啟動了多元化戰略。在1992年至1998年的6年時間里,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先后吃掉了青島空調器廠、冰柜廠、紅星電器18家企業,迅速擴大了企業規模,成為國內家電行業的龍頭。
到90年代末,隨著實力不斷增強,海爾也開始了出海拓展業務,1999年4月,海爾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奠基第一個海外工業園;次年3月,第一臺在美國生產的海爾冰箱下線,這使得海爾成為我國首家第在美國生產和銷售產品的中國企業。
收購通用家電規模再上新臺階
2016年,海爾躋身全球家電品牌十強,但北美市場的銷量僅占1.1%,為了進一步拓展歐美市場,海爾把目光投向了待售的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因為歐美的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忠誠度往往更高,這也確實是中國企業的一個短板。
鮮為人知的是,1992年美國通用電氣曾計劃在中國收購一家冰箱公司,海爾是目標之一,不過沒有成功。命運就是如此奇妙,24年后的2016年,海爾以56億美元收購了通用電氣家電業務。
通用家電是通用電氣旗下的百年品牌,是當時美國市場上的第二大家電企業,生產的冰箱、洗衣機以及洗碗機等家電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穩居首位。2015年通用家電實現營收63億美元,擁有9大生產基地和600人研發團隊。
在2015年后,通用電氣實行戰略轉型,聚焦工業數字化和醫療業務,有意剝離家電板塊,并通過招標的網售進行對外出售。先是被歐洲家電品牌伊萊克斯以33億美元中標,因美國司法部干預而告吹。后來重新競標,海爾集團出價54億美元,擊敗了各路競爭對手收入囊中。加上營運資本調整、交易稅費等相關事項,最終的交易額高達56億美元,溢價率高達185%。
北美市場營收近800億
海爾收購了通用家電后,全盤接手了它在美國的9個生產基地,4個全球研發中心,超1000項知識專利,軟件技術以及供應鏈資源。通用家電與北美四大連鎖零售商均有長期合作,為海爾產品本地化銷售提供現成網絡,填補了北美渠道短板。
拿下通用家電之后,海爾對其進行了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兩年內實現扭虧為盈。收購至今,海爾累計向通用家電注資超15億美元。同時,海爾原有的研發網絡與通用家電形成互補,聯合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智能家電,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
從2017年至今,海爾旗下的通用家電業務年均保持兩位數的利潤增長。根據發布的2024年財報,海爾智家全年營收2860億元,經營利潤達到202億元,海外市場實現收入1438億元,占比過半。其中,北美市場實現銷售收入795億元,占到海外營收額的55%。在美國大家電市場的份額達到16.4%,創收購以來新高。另在歐洲市場的家電銷售收入達 321 億元。
從海爾的財務數據看,當年對通用家電的收購案顯然很劃算,不僅帶來了北美市場超百億美元的營收,更通過品牌升級實現了全球化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