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4期 總第815期
趙志剛
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
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
趙氏工坊藝術總監;
杭州師范大學“錢塘學者”特聘教授。
多面體藝術家趙志剛
文/田蔓莎
越劇《紅樓夢》片段
越劇《趙氏孤兒》片段
說到越劇,必談越劇宗師尹桂芳;說到尹桂芳,必談她創立的越劇尹派;說到尹派,必談尹派傳人趙志剛;說到趙志剛,必談“越劇王子”和他對越劇的貢獻,以及他那多彩多面的藝術人生。
1994中華戲曲名家精品演唱會 左起董圓圓、馬莉莉、劉玉玲、谷文月、尚長榮、梅葆玖、裴艷玲、于魁智、田蔓莎、趙志剛
20世紀80年代末,我已久聞趙志剛大名,而真正認識和見到他,是在1994年春季的成都。那時,成都“蔓莎梨園”策劃承辦了“1994中華戲曲名家精品演唱會”的活動,有幸請到了京劇的梅葆玖、尚長榮、于魁智,昆劇的洪雪飛,河北梆子的裴艷玲,評劇的谷文月,滬劇的馬莉莉,豫劇的虎美玲,川劇的劉蕓以及成都越迷們期盼已久的“越劇王子”趙志剛等藝術大家“戲”聚蓉城,為觀眾奉獻了兩場無比精彩的演出。
尹桂芳在家里輔導趙志剛
當時,每位戲曲名家的身后都有不少追隨者,而越劇戲迷更加特別。趙志剛是首次來成都演出,他人還沒到劇場,從四面八方聚到錦城藝術宮的趙迷們卻早已等候在場外。演出結束后,他們又等在劇場后門,只為當面說一句贊美的話或求一個趙志剛的簽名。也有站立稍遠的趙迷,他們不想打擾,只想遠遠看上一眼卸妝后的“王子”真容。這樣熱烈感人的情景,在當時的成都真不多見。
從藝50年的趙志剛依然是觀眾心中的“越劇王子”,依然是那位充滿激情、不斷創新、敢想敢為、靈感無窮的多面體藝術家。他的藝術精神一直鼓舞著很多與他同齡的藝人和后輩。透過趙志剛的藝術經歷和他的藝術成就,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天賦稟異、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是怎樣煉成的,他是以怎樣的開創精神,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在繼承“尹派”的基礎上發展出屬于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尹派趙腔”。他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經驗可以給戲曲人很多的啟發,而他的多面體藝術人生又會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一、關于領銜主演、策劃人、制作人趙志剛
20世紀90年代之后,趙志剛已身兼數職。他不僅主演了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的越劇《王子復仇記》,參加“94上海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榮獲了第三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還作為策劃人、出品人、演唱者出版發行了《趙志剛越劇唱腔CD》《趙志剛唱腔卡拉OK錄像帶》《趙志剛唱段選編》《趙志剛唱腔集》等多部影音資料,榮獲了全國第二屆“金唱片獎”。由他擔任獨立制作人拍攝的9集越劇電視連續劇《兩代怨夢》在播出后亦廣受好評。
越劇《王子復仇記》飾王子
作為策劃人、制作人、領銜主演的趙志剛,不僅創演了多部為自己和男女合演定制的、至今仍得到觀眾喜愛和好評的越劇新戲,如《趙氏孤兒》《家》《楊乃武》等,而且帶著越劇《家》參加了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并獲得新劇目獎,趙志剛因飾演高覺新而榮獲了第十一屆文華表演獎。特別是越劇《家》的傳承版演出,更說明了一位有藝術追求和責任感的藝術家,一定是自覺地在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未來新的傳統。我以為這正是當代藝術家對中國戲曲發展應有的思考和追求。
越劇《楊乃武》飾楊乃武
二、關于探索者、創新者、實驗者趙志剛
離開舒適圈不會舒服,但趙志剛卻愿意放下已有的成就,去探尋藝術未知的邊界。他策劃、制作、創演了多部現代題材劇目,如青春越劇《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現代越劇《被隔離的春天》《瘋人院之戀》等,之后他更是大膽提出“星·雜劇”這樣一個新概念,制作創演了中國首部以多劇種名家參演的星·雜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和2024年推出的第二部星·雜劇《偽裝者》。
星·雜劇《偽裝者》飾明樓
2003年后,趙志剛開始嘗試實驗戲曲,創演了實驗獨角戲《哈姆雷特在墓地》《鏡像紅樓》等。他不僅帶著傳統越劇和新創劇目在海內外傳播,也帶著實驗越劇《鏡像紅樓》到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中心(HWK)展演,并得到認同和佳評。趙志剛從不背負偶像的包袱,也不受各種贊譽的束縛,他的藝術理念是開放而自由的。在攀登藝術高峰的過程中,他不斷拓展自己的潛能。他之所以能夠持續創作并上演新劇目,開展多樣化的藝術活動,源于他對藝術的真誠和堅守,這些努力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此外,他那不急不躁的穩定情緒、驚人的體力和毅力、無盡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以及卓越的策劃和執行能力,共同塑造了他今天的成就。
三、關于跨行、跨界、多面手趙志剛
趙志剛越劇唱得好無可厚非,可他的京劇、滬劇、評彈、淮劇、川劇、戲歌、流行歌曲等也都唱得好。他不僅主工越劇小生,也演過武生、老生、娃娃生,更意外的是,他還反串閨門旦、花旦、武旦等女性角色,不得不讓人驚嘆和佩服。
越劇歷史劇《趙氏孤兒》飾程嬰
趙志剛制作、創演的越劇《趙氏孤兒》成為上海市改革開放30周年經典劇目,更在2006年中國越劇節上榮獲金獎,其創演的越劇《藜齋殘夢》也榮獲銀獎。趙志剛不僅榮獲了“十佳優秀演員”稱號、“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稱號,更榮獲了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榜首。
越劇、話劇混搭版《暗戀桃花源》飾老陶
趙志剛跨界參演了賴聲川導演的話劇《暗戀桃花源》、吳天明導演的電影《變臉》,以及香港導演楊帆的電影故事片《游園驚夢》等作品。趙志剛和方亞芬領銜主演了交響版越劇《紅樓夢》舞臺劇和越劇電影。趙志剛在孫道臨導演、王文娟主演的越劇電視連續劇《孟麗君》中擔任主題曲演唱;在東方電視臺戲劇頻道錄制的電視舞臺藝術片實驗越劇《屈原·獨吟》中飾演屈原;在高清越劇電影《盤夫》中飾演曾榮;在與越劇名家單仰萍、舞蹈名家山翀的合作中,創演了根據越劇《紅樓夢》片段改編的越劇與舞蹈《寶玉與黛玉》。在這些跨行跨界的創演中,趙志剛積累了很多寶貴的藝術經驗,更收獲了無數贊譽。
越劇電影《紅樓夢》飾賈寶玉
當很多人埋頭追趕趙志剛走過的路時,抬頭一看,他早已換道轉行。趙志剛創立了“趙氏工坊”和“趙氏藝教”等文化機構,多地開花。他的“趙氏工坊”聯合各地越劇院團制作和創演,推出了新編越劇《蝶海情》《山水黃公望》《倩女幽魂》等新戲。在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公司)出版發行的“趙氏工坊”5周年紀念珍藏四張CD專輯中,特別收錄了趙志剛的代表作和新創作品的經典唱段。
越劇《蝶海情》飾真如
回看趙志剛從藝50年來所走過的藝術之路和他為越劇事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無不讓人充滿敬意和感佩。我想,趙志剛能自如地行走在體制內外,游刃有余地跨行、跨界,無不體現出他的人品、藝品和他擁有的藝術天賦與才華,更體現了他開放的藝術姿態和極強的藝術創造力與生命力。
趙志剛曾說“甘做越劇藝術‘苦行僧’,一路修行”。現在的他,依然帶著對越劇的摯愛和無畏的藝術精神,行走在修行的藝道上,繼續追尋著他的夢和他的多面人生。
(作者系川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獲得者、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中國戲劇》雜志訂閱:
國內統一刊號:CN11-1767/J,郵發代號:2—3,國外代碼:M30。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也可直接向編輯部訂閱。
責任編輯 羅松
設計制作 尹明鈺
主管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 中國戲劇家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