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紹山出生于1915年,湖北省大悟縣人。土地革命時期,革命的春風吹到金紹山的家鄉,當地成立農民協會,革命形勢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受此影響,金紹山也接觸到進步思想,并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探索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道路。
1930年,金紹山參加了紅軍,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紅二十五軍的一員。參加紅軍之后,他隨部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因表現優秀,金紹山很快就晉升為排長、連政治指導員。1932年,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后,金紹山留守根據地,堅持游擊斗爭,并參加了紅二十五軍的重建。
紅二十五軍重建之后,金紹山繼續留在鄂豫皖根據地斗爭,策應主力部隊長征。1933年,金紹山加入了共青團,同年,他轉為正式黨員。1934年11月,金紹山跟隨紅二十五軍踏上了長征之路。1935年9月,金紹山隨部到達陜北,此后他繼續參加了鞏固與建設陜北根據地的戰斗,為后續中央紅軍在陜北落腳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金紹山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他擔任了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連政治指導員,六八七團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副團長以及冀魯豫軍區新編第二旅四團副團長等職務,隨部前往華北抗日前線,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多次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掃蕩”與“蠶食”計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抗戰勝利后,金紹山擔任了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司令員、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旅長、第二野戰軍十八軍五十三師師長等職務,參加了解放中原、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作戰,殲滅大量敵人。尤其是1947年,金紹山采取分路出擊、遠道奔襲戰術,率部解放了二十余城,打得敵人望風而逃。
新中國成立后,金紹山并沒有停下戰斗的腳步,他又馬不停蹄地跟隨二野挺進西南,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斗。西南解放后,金紹山留在川西軍區工作,擔任了18軍53師師長,參與指揮了川西一帶的剿匪,1950年,他還在剿匪作戰中立下一等功,同時,也圓滿完成了剿匪任務,穩定了地方的社會秩序,鞏固了新生的政權。
剿匪結束之后,金紹山繼續留在西南地區工作,1951年,他指揮修建了甘孜機場。甘孜地區的海拔3800多米,而且當地山高風大,戰士們住不了帳篷,只能搭建窯洞居住,條件十分惡劣。再加上高原反應的影響,可謂是困難重重。但這些難不倒英勇無畏的子弟兵,在金紹山的帶領下,他們利用8個月的時間修筑了機場,解決了當地給養困難的問題。也因為金紹山在修筑甘孜機場期間的表現,他再次立下一等功。
然而,長期在高原地區工作也損傷了金紹山的身體,1952年,金紹山患上肺結核,也是這一年之后,他陸續進入軍事學院以及西南軍區第7文化速成中學學習。1954年,學習完畢后,組織征詢他的意見,金紹山堅持留在高原地區工作,繼續投身高原地區我軍的各項建設當中。
1955年,金紹山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授銜之后兩年,也就是1957年,金紹山突發疾病去世,年僅4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