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把美國對華逆差的金額,提到了萬億美元級別。他可能算上了越南等對中國出口的間接“貢獻”。
清明節后首個交易日,A股、港股暴跌,借道越南等國家的出口板塊,跌幅更深。“不出海,就出局”的市場情緒,從追捧到避險,只需要短短幾天。最初的出海邏輯,正在隨著特朗普向全球化宣戰而改寫。
蘋果供應鏈正是典型。那些在特朗普第一任總統階段,跟隨蘋果產能“去風險化”,外遷至越南等地的供應鏈企業,跌幅比留在本土的供應鏈企業更深。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在越南布局的代工企業,已經遭遇了第二個跌停;舜宇光學、瑞聲科技等在越南制造相關零部件的企業,最近兩個交易日已經跌超25%。
2018年,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中國與美國開啟貿易戰的第一階段。美國更急迫地尋找替代市場;中國企業也需要把制造環節遷出,在繞過美國貿易壁壘的同時,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
蘋果大張旗鼓“撤出”中國,也開始于那個時候。目前,不計零部件,蘋果至少在8個國家擁有代工產能。越南與印度是除中國外最大的產能所在地。前者主要由中國大陸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比亞迪電子等布局,后者主要由中國臺灣的富士康與和碩等布局。
2019年,越南開始代工AirPods;隨后,iPad和MacBook在越南投產;2023年,蘋果將部分Apple Watch放到越南生產。據2023財年主要供應商清單,蘋果在越南擁有產能的供應鏈伙伴數量已經達到了35家,位列東南亞第一,全球第四,僅次于中國大陸、中國臺灣與日本。期間,蘋果供應鏈企業為產能轉移,投入了約160億美元。
中國大陸供應商隨遷,是越南蘋果產能的主要力量。在2018年前,越南蘋果供應鏈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大陸的跨國企業。如今,超過1/3都來自中國,除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與比亞迪電子等代工企業外,還包括舜宇光學(光學組件等)、英思特(稀土磁性材料)、藍思科技(玻璃)、領益智造(結構件)、德賽電池(電池)、瑞聲科技(聲學組件等)。
盡管如此,越南仍然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零部件。中金研究院稱,中國制造的零部件等“中間品”占出口的比例,貿易戰以來已經大幅提升,對出口增量的貢獻達到了近六成,且仍在提速。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去年相關產品面向越南出口的增幅超過30%,遠高于同期的平均水平。
2019年,越南對美國順差開始激增,對中國的逆差也激增。在這段時間里,越南一直都在為中國“打工”。到了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1190億美元——占其全部出口額4055億美元的30%——對美進口130億美元,順差高達1060億美元。按照特朗普的簡單粗暴的關稅計算公式,美國將向越南征收46%的差額關稅。
蘋果供應鏈“去風險化”,是全球產能布局再平衡的縮影。正如蘋果在東南亞各國代工產能,整個東南亞也都充當著類似越南的中國轉口加工貿易的角色。它們的重要出口目的地都是美國。也正因為如此,盡管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已經下降到占中國出口的14%,中國與美國也不再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中國仍然通過東南亞等國家,從美國獲得大量間接的貿易順差。
目前,中國向東南亞等出口代理國家的出口占比約為16%,面向印度與墨西哥出口各約3%,加上通過香港出口的10%,除了少數滿足當地市場最終消費以外,它們直接或間接地面向美國這一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中國企業在貿易戰第一階段的出海邏輯,目的還是為了進入美國市場。
但是,特朗普面向全球的普遍的對等關稅打擊,尤其是以中國為靶心,已經開始改變這種出海邏輯。打擊中國的間接順差,要求越南不再充當中國的出口代理,將成為美國與越南等國家談判的重點之一。越南非常緊張,已經成立快速反應小組,負責制定應對美國高關稅的對策,成員囊括了數個國家部委高層,并派遣副總理趕赴美國。
“我愿意與中國做交易,但是他們必須解決他們的順差,”昨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提到了中美貿易逆差,“我們跟中國有1萬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去年,中國對美貿易直接順差約3671億美元。特朗普大概將中國間接出口到美國的部分都折算進去了。按他一貫的加減乘除的風格,差不多就是萬億美元逆差。
條條大路通美國的出海邏輯需要調整了。中國企業出海,已經無法再通過簡單地選擇關稅低地,去繞開美國的限制。即使蘋果供應鏈都往當前關稅最低的巴西跑,也將推高當地對美的順差金額,觸發更高的對等關稅。
越南與美國的談判結果,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邏輯。它也很可能成為美國與其他出口代理國家談判的范本。諸如蘋果供應鏈等制造業,想要真正規模回流美國本土,困難且不現實。既要要獲得美國的許可,同時最大程度維護本土利益,越南的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將當地市場“本土化率”,制定的更為嚴謹與精細。
目前,多數中國企業海外工廠的管理層、關鍵技術人員、工程師,仍然以國內隨遷為主;上下游供應鏈也以國內企業隨遷,或者直接從國內進口為主。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要求電動車本地化率須50%以上;越南政府已經提出了“越南制造”認定要求中,其中有一條是附加值標準認定,要求越南本土新增附加價值必須超過30%以上,才可以視越南為原產地。
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為全球貿易戰,全球市場更為碎片化的當下,中國企業出海的邏輯,需要改寫,更為整體地內嵌當地市場之中。為當地市場提升附加值,才能讓自己成為該國與美國談判時保護與爭取對象。同時,這也要求中國企業出海必須更系統地依托于自己的鏈主企業,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這需要中國鏈主企業自身提升全球化經營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