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新區(qū)育才學校學生在插秧。
端州區(qū)河苑小學學生在植樹。
近日,肇慶市勞動教育共同開發(fā)課程資源研討活動,在高要區(qū)哈哈樂農耕文化園舉辦,7家試點企業(yè)基地和學校課程開發(fā)教師代表等人參加了此次活動。近年來,為推進勞動教育深入實施,我市通過不斷健全勞動教育政策體系,組建專業(yè)育人隊伍,打造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推動勞動教育常態(tài)化等措施,取得了切實的成效。
陽春三月,端州區(qū)河苑小學二年級全體師生,如期走進我市勞動實踐試點基地——高要區(qū)匯龍農業(yè)生態(tài)園,開展為期一天的春季研學活動。
當天,該校師生勞動課程可謂豐富多彩:到石磨豆腐區(qū),學習豆腐的制作,并親手體驗豆腐花甜點的制作全過程;到農業(yè)種植區(qū),在老師的示范下,挽起褲腳、踏入泥田,彎腰插秧,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齊心協(xié)力種下樹木,掛上心愿牌,為綠美肇慶貢獻力量……
該場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機會,而且也讓他們體驗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課,引導他們感悟了勞動的價值。“今天我下田插秧了,過程雖然辛苦,但我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以后我會更加珍惜糧食,不浪費一粒米飯。”參與活動的學生小新說。
肇慶高新區(qū)育才學校同樣于近日舉行了勞動實踐課。當天,該校師生走進了肇慶市悅耕園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小池塘里“渾水摸魚”,在農田里插秧、種菜,在農事運動會上用扁擔挑裝有農作物的籮筐接力賽跑……盡管過程中他們汗流浹背,但學生們的熱情絲毫不減,紛紛沉浸在勞動的快樂中,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體驗。
這是我市各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生動縮影。記者從市教育局德育科了解到,為深入推進勞動教育,近年來,肇慶不斷健全勞動教育政策體系,如結合地方實際,聯(lián)合有關部門制定印發(fā)了《肇慶市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肇慶市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重點任務清單及分工方案》等,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推動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xié)作,全面推動落實勞動教育各項工作任務。
在此基礎上,我市大力統(tǒng)籌校內外資源,打造勞動教育實踐陣地。如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打造了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省級14所、市級33所,培育了省級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3個,并積極組織周邊中小學校與基地簽訂勞動教育合作交流協(xié)議,發(fā)揮勞動教育基地示范引領作用。
在校外場所方面,目前,全市已打造市級自然生態(tài)板塊研學基地25個,各縣(市、區(qū))充分利用撤并的教學點、農場等社會場所,分別建成1個以上縣(市、區(qū))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初步建立縣域勞動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在加強陣地建設的同時,我們還注重專業(yè)育人隊伍建設。”市教育局德育科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肇慶市縣兩級均配有勞動教育教研員,并已建立市中小學勞動學科委員會,成立市教育學會勞動專委會,全市中小學校基本已組建勞動學科教研組,為勞動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市教育局還以活動為載體,推動勞動教育常態(tài)化。如通過技能大賽、成果展示、勞模宣講等形式,營造“勞動最光榮”的校園氛圍;指導各地各校挖掘校內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帶動學生參與校園保潔、綠植養(yǎng)護等,并依托“家校聯(lián)動”機制,分年級建立家務勞動清單,讓學生學會生活技能,形成育人合力。
通過系統(tǒng)推進勞動教育,如今,全市中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顯著提升。此外,近年來,我市教師相繼在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廣東省教育評價改革主題征文活動、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學科研成果征集評審、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征集及遴選活動等賽事中獲獎,4項課題獲省教研院年度課題立項。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戴福鈿 通訊員 黃曉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