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廣東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與決心投身于高校建設之中。從省會廣州到活力之都深圳,新的大學建設計劃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廣州一口氣推出32個重點建設項目,涵蓋竣工、續建與新開工等不同階段,其中香港嶺南大學(廣州)項目落戶增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二期工程扎根南沙,這些項目都備受矚目。
深圳也毫不示弱,持續推進第三輪高水平大學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建成投用,深圳海洋大學一期、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一期等項目建設也在快馬加鞭地進行。
在這一輪新建高校的熱潮中,與香港高校的合作辦學成為一大亮點。香港嶺南大學在人文、商科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優勢顯著,其社會政策與行政管理、哲學等學科在亞洲都名列前茅。即將落地增城的香港嶺南大學(廣州),將成為廣州布局的第二所香港高校,也是廣東的第五所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高校。
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自2018年簽約,2022年開學以來,發展迅速,不僅獲批增設多個本科專業、碩士及博士項目,其國際化的師資、獨特的教學語言及本碩博貫通教育模式,都為廣東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
這種合作辦學模式,得益于廣東與香港地緣相近的天然優勢,更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對香港高校而言,在廣東辦學能突破土地與招生范圍的限制,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對廣東來說,則能提升高等教育的開放水平,借鑒香港高校先進的辦學理念,激發本地高校的發展活力。
從數據來看,廣東在高校數量上已然成績斐然。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中,廣東高校總數達165所,本科高校73所,在全國省份中分別排名第三和第二。但如果深入分析,會發現廣東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仍存在優化空間。
廣東常住人口達1.278億,遠超江蘇的8526萬,然而在“雙一流”高校數量上,廣東的9所與陜西、四川相近,卻與自身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強勁的經濟實力不太匹配。珠三角的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高校資源相對匱乏,與城市的經濟地位不相稱。
比如深圳,建城時間短,高校數量在超大城市中靠后;佛山有13所普通高校,東莞超千萬常住人口卻僅有8所普通高等院校。
近年來,廣東的高校畢業生規模龐大。2024年,廣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4萬人,加上外省流入和留學回國來粵求職的學生,就業總量大,就業形勢嚴峻復雜。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廣東的人口出生率在全國表現突出。
2024年末,廣東常住人口增加74萬,出生人口113.3萬,兩項數據均為全國第一,人口結構較為年輕,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廣東將有源源不斷的適齡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面對未來,廣東大規模建設高校是否會導致高等教育過剩?從目前的情況分析,這種擔憂可能為時尚早。首先,廣東的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以深圳海洋大學為例,其學科專業緊密對接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戰略,以及“20 + 8”產業發展需求,培養的人才將為產業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廣東作為經濟強省,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需要大量不同專業領域的高校畢業生,新建設的高校所開設的專業,如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都是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置,旨在滿足未來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廣東的人口優勢決定了其高等教育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盡管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在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超過60%,但廣東憑借較高的出生率和人口吸引力,未來生源數量有一定保障。
隨著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更多的高校尤其是高水平高校的建設,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教育選擇,提升廣東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滿足民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
此外,廣東建設高校并非單純追求數量,而是注重質量與特色。新建高校在管理模式、教學理念、專業設置等方面積極創新,與國際接軌,與產業融合。
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合作辦學高校,帶來國際化的教育資源;深圳理工大學等新型研究型大學,聚焦新工科、新醫科,探索科教融合的新路徑。這些高校的建設,將提升廣東高等教育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
當然,在建設高校的過程中,廣東也需關注一些潛在問題。如在高校擴張過程中,要確保師資隊伍的同步建設,保證教學質量;合理規劃高校布局與專業設置,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確保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實現人盡其才。
總體而言,廣東現階段大力建設高校,是基于自身經濟發展、人口結構以及高等教育現狀的綜合考量,是面向未來的積極布局。在科學規劃與合理推進下,廣東有望通過這一輪高校建設,實現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