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名男童失足掉入金馬寺附近河道內,還好路過的熱心人及時發現了該情況。
民警對話熱心市民:
“是從那邊救起來的。”
“是你們報的警嗎?
“是。”
“怎么下去的?”
民警趕到現場時,落水的男童已經被救了起來,全身已濕透,沒有任何明顯外傷。
昆明特巡警支隊巡邏三大隊 李紀言:“因為不知道有沒有內傷等情況,當時我們就叫了120。”
一旁的路人介紹,他們是聽見男童的呼救,才發現有人掉進了河里,還好大家及時伸出援手,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教師:“不小心掉下去嗎?哪里疼?哪兒不舒服跟老師講,要仔細檢查一下。”
民警:“你們是家屬嗎?”
教師:“不是。”
正在120急救人員對孩子做檢查時,孩子的父親也趕了過來,民警協助120人員將男童送上救護車送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據統計
溺水是我國1~14歲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
下面這些安全知識
一定要告訴家里的小朋友哦!
1、牢記“六不”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 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 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盲目施救。
2、掌握“兩會”
1.發現險情,會相互提醒、勸阻并報告
2.會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
在水中可以采取的自救方法:
①首先不要害怕沉入水中,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時要睜開眼睛,觀察周圍情況。如果身體沉入水中,就讓它沉,因水有浮力,沉到一定程度,沒有負重的人體就會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
②一旦身體停止下沉并上浮時,落水者應立即采取如下動作:雙臂掌心向下,從身體兩邊像鳥飛一樣順勢向下劃水。
③當身體上浮時應冷靜地采取頭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勢,爭取先將口鼻露出水面,一經露面,立即進行呼吸,同時大聲呼救。
發生嗆水時要保持冷靜,應時刻知道自己的口鼻是否在水平面之上,以避免在嗆咳時再次吸入水。
3、家長“四知道”
??家長監護到位,是預防孩子溺水的最佳武器!
①監護孩子要做到“四知道”
知道孩子去哪里
知道孩子做什么
知道孩子和誰去
知道孩子何時回來
②帶孩子去正規游泳館游泳
孩子若要游泳,應在家長帶領下,去正規的游泳館游泳。孩子游泳時,家長要全程照看。
③與家中長輩做好溝通
孩子由家中老人看護的,要和老人做好溝通,保持聯系暢通,有事及時打電話,掌握好孩子的動向。
4、溺水“施救方法”
①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將其拖上岸。
②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③倒出呼吸道內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
④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⑤吸氧:現場有醫療條件的,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⑥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盡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5、關于溺水的謠言和真相
謠言①
溺水后都會瞎撲騰并大聲呼救
真相是——
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無聲的。溺水時,溺水者的手臂忙著劃水,很難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時浮時沉,想呼救也很難發出聲音。
如果發現孩子在水中:身體半直立,頭頂露在水面上,面部浸在水面下;不伸手呼叫,但也無掙扎。請務必提高警惕!
謠言②
會游泳、水性好就不會溺水
真相是——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發生,在溺亡者中也有會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為會游泳就很安全。
謠言③
“倒掛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真相是——
倒掛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而對于溺水者來說,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
“倒掛控水法”不僅無法排出肺內的水,還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進氣管,進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風險。尤其是對于心臟驟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掛控水還會造成心肺復蘇延誤,增加死亡率。
謠言④
有游泳圈就不會溺水
真相是——
充氣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專業的漂浮裝備!
當水流發生變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充氣游泳圈漏氣時,很可能釀成溺水事故。
謠言⑤
只要獲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真相是——
當溺水者吸入過多的水就會引起呼吸并發癥,進而引發繼發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時,哪怕溺水者已經獲救上岸,如果不及時跟進治療,液體積聚仍會導致呼吸窘迫、腦損傷(腦缺氧)甚至心臟驟停。
謠言⑥
只要水面平靜下水就不會有危險
真相是——
實際上,水底情況很復雜!特別是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暗流、暗礁、水草、溝壑等,每一項都可能對人造成生命危險。
謠言⑦
只要會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真相是——
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會死死抓住任何東西。因缺乏救援經驗,熱心群眾貿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慘劇時有發生。
非受過專業訓練或者經驗豐富者,切忌下水救人,應盡量使用長桿、漂浮物等工具實施救援。
謠言⑧
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真相是——
結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多人落水,導致群死事件。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具備直接救人的能力,切勿盲目施救。
謠言⑨
溺水只發生在野外
真相是——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溺水。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隱形殺手”。未成年人在水邊玩耍時,應時刻處于大人的視線范圍之內。
來源:8099999街頭巷尾
部分來源:國家疾控局、全國少工委
編輯:馬嘯楠
編審:李菁
終審:李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