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長相酷似斗魚舞蹈區頂流主播“米娜”的外站女主播“小部長”引發熱議。由于兩人從發型到臉型都極為相似,不少網友誤將“小部長”認作米娜,甚至頻繁在直播間刷屏要求她跳舞。
然而,隨著熱度攀升,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有人直指她是“照著米娜整容”,對此,“小部長”當場暴怒回擊,堅稱自己五官是天生純天然的。
米娜作為斗魚舞蹈區的元老級主播,憑借獨特的風格和多年積累的粉絲基礎,早已成為宅男心中的“女神”。
而女主播“小部長”引發網友關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種“撞臉效應”。每次開播,彈幕總少不了“這是米娜嗎?”“斗魚來的?”等疑問,甚至有人調侃:“這是米娜的‘小號’吧?”
這種“高仿”現象在直播圈并不罕見。此前,不少小主播因模仿大主播的造型、聲音或直播內容迅速吸粉,但隨之而來的往往是“蹭熱度”“復制人設”的爭議。
“小部長”的情況也不例外,有網友尖銳評論:“這種賽道也有人模仿?舞蹈區已經卷到要‘復制粘貼’了嗎?”
面對質疑,“小部長”在直播中直接開懟:“我的五官全是原裝的,高鼻梁、顴骨突出,眼窩還深,戴金發像外國人,怎么就成了模仿米娜?”
網紅臉千篇一律,撞臉很正常,而且網絡直播的圈子就是如此。例如當某類主播走紅后,市場上很快會出現大量風格雷同的“競品”。
雖然撞臉能短期引流,但長遠來看,缺乏個人特色的主播很難維持熱度。
米娜能屹立多年,靠的是獨特的個人品牌和粉絲黏性;而“小部長”若想真正突圍,或許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差異化標簽。
在顏值經濟盛行的直播圈,撞臉或許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帶來一時的關注,但也可能讓人陷入“替代品”的尷尬境地。
對于“小部長”來說,與其糾結“像不像米娜”,不如思考如何讓觀眾記住“我是小部長”。畢竟,模仿能蹭到流量,但創新才能贏得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