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首次公開募股(IPO)一直備受矚目,它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自2025年3月開始,由財聯社與《科創板日報》聯合出品的創投日報正式開啟“IPO直通車”欄目,我們將對話企業創始人、天使創投人,為您全方位呈現IPO的臺前幕后;我們將搭乘“直通車”,深入企業、奔赴路演現場,第一時間為您帶來最鮮活的IPO進展、最專業的解讀分析。
不管您是企業家、投資者,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者,“IPO直通車”將是您洞悉IPO市場的重要窗口,共同見證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 。
《科創板日報》4月7日訊(記者 徐賜豪),云跡科技離港交所酒店機器人第一股越來越近。
據證監會官網消息,北京云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跡科技”)日前已向其提交上市備案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云跡科技就和中信證券簽訂輔導協議并就在科創板上市提供輔導以及初步的合規建議,不過,該協議于今年3月終止,隨后云跡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和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云跡科技也將成為香港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上市章節生效以來,按此章節遞表的第六家特專科技公司。
去年營收2.35億元,超過8成來自酒店場景
云跡科技創辦于2014年1月,專注于商用機器人產品的應用與技術研發,主攻智能機器人產品化、商業化運營,場景主要分布在酒店、商業樓宇、技術、醫療機械及工廠等不同行業的場景。
其中,云跡科技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酒店場景。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包括超過3萬家酒店和100家醫院。特別是在2022年至2024年,酒店場景中的收入分別占70.1%、95.1%和83.0%。
財務數據方面,2022年-2024年,云跡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1億元、1.45億元、2.45億元,云跡科技2023年的業績相較2022年出現了10.0%的下滑。
對此,云跡科技表示主要由于其對產品策略進行戰略性調整以適應經濟挑戰及市場變化,以及智能體應用于初期發展階段出現暫時性波動。
同期相應毛利率分別為24.3%、27.0% 和43.5%;另外,在2022年-2024年,云跡科技的經營活動錄得虧損,三年分別虧損金額為3.65億元、2.65億元及1.85億元,累計虧損超8億;相應的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34億、1.20億和0.28億元,總體處于虧損持續減少的狀態。
在財務方面,云跡科技還面臨高額流動負債的風險。2022年-2024年,云跡科技的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17.20億元、18.49億元、20.10億元。 高額流動負債的背后原因或在于贖回負債的壓力。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2年-2024年,云跡科技的贖回負債分別為16.06.億元、17.38億元及18.70億元。 根據招股說明書信息,贖回負債實質是上市前的對賭協議,若成功上市將自動轉為權益,對現金流并不構成實質壓力。
去年賣出8285臺機器人
作為機器人服務智能體企業,目前,云跡科技主要推出了三代機器人產品,其中“潤”系列和“格格”系列銷量行業領先,2023年推出的機器人“UP”系列則是全球首批推出的復合多態機器人產品之一。
招股書顯示,在價格方面,云跡科技整機機器人價格呈下降的趨勢;銷售數量方面,“潤”系列機器人在下滑,“UP”系列和“格格”系列增長比較迅速。
其中,“UP”系列價格由2023年的5.42萬元下降至2024年2.23萬元,銷量也有2023年的17臺增加至672臺;“格格”系列整機機器人銷售均價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為2.32萬元、2.02萬元和1.31萬元,同期銷量為2881臺、1829臺、1255臺;“格格”系列整機機器人銷售均價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為2.68萬元、2.49萬元和2.08萬元,同期銷量為分別為1366臺、3777臺和6358臺。
對此,招股書稱,平均售價下降反映了云跡科技自愿下調價格,“證明云跡將降低原材料及組件成本以及提高成本效率的裨益傳遞給客戶。”
在業務板塊布局上,云跡科技劃分為機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數字化系統兩大核心板塊,其中機器人及功能套件作為主要收入支柱,2022年至2024年收入依次為1.35億元、1.20億元、1.89億元,占比分別為83.6%、82.4%、77.2%。
來自在AI數字化系統方面,云跡科技首創服務數字化運營系統“HDOS”。該板塊收入呈逐年上揚態勢,2022年至2024年分別達0.26億元、0.25億元、0.56億元,在總收入的占比分別為16.4%、17.6%和22.8%。
此外,2022年至2024年,云跡科技在中國內地收入從1.58億元、1.43億元攀升至2.35億元;來自中國內地外的地區和國家收入分別為332萬元、172萬元、992萬元。
阿里、騰訊、攜程等為背后股東
現年53歲的云跡科技創始人支濤,畢業西安交通大學。
天眼查顯示,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支濤曾參與創辦了北京歐陸信德電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上海埃蒙特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為中建材凱盛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2008年6月到2013年12月,支濤曾擔任北京英維思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這家公司已經于2019年注銷。 2014年1月,支濤創辦云跡科技,同年8月至2025年2月擔任公司CEO,2019年開始擔任公司董事長,并從2025年2月起擔任執行董事和公司總裁。
除了支濤外,該公司還有另外三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是胡泉、吳明輝和李全印。其中,胡泉為云跡科技現任總經理,李全印擔任公司CEO,吳明輝則擔任公司的非執行董事。
李全印從今年2月起接替支濤擔任云際科技的CEO,擁有10年機器人項目管理經驗,曾在北京富訊盈科網絡有限公司擔任軟件開發工程師和北京秒針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產品副總監。
招股書顯示,2014年創立的云跡科技先后進行了8輪融資,包括750萬元天使輪融資、3100萬元A輪融資、6000萬元A+輪融資、5600萬元A+輪戰略融資、7500萬元B輪融資、1.28億元B輪戰略融資、2.645億元C輪融資及5.8億元D輪融資,累計融資超12億元。吸引了阿里、騰訊、聯想、攜程、啟明創投等知名資方。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2014至2019年六年時間內,云跡科技保持一年融一輪的節奏。此后2021年8月,云跡科技完成C輪2.65億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騰訊、聯想基金等,每股成本分別為38.86元及43.15元,投前估值為18億元,投后估值為22.89億元。
短短4個月后,云跡科技又完成5.8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河南科投、啟明創投等,每股成本為66元,投前估值為35億元,投后估值為40.8億元。
在股權結構上,支濤等一眾聯合創始人合計持有云跡科技36.52%的股份,作為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的林芝騰訊、聯想基金、上海科慧、QM165和杭州灝月分別持有云跡科技9.09%、4.22%、2.69%、4.04%和2.94%的股份;其他資深獨立投資者,如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和河南科投分別持有云跡科技9.57%和1.96%的股份。
其中,杭州灝月由阿里巴巴集團間接全資擁有,林芝騰訊是騰訊的附屬公司,QM165是啟明投資旗下的風投基金,上海科慧由攜程集團全資擁有。
(財聯社記者 徐賜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