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韻聲光:一個可以聽、可以看的朗讀視頻欄目,重構文字的生命力。
“那些竹絲竹線隨著爸爸的十指舞動跳躍,如行云流水,時而柔柳擺風,時而雨珠跳水,時而燕尾剪雨,時而蛟龍潛水……”
“如今回到老家,竹林還在,可再也找不見父親溫暖親切的身影,只見小院荒草深,莓苔銹鎖老,不覺悲上心頭。”
父親的小竹林
作者/黃玉瓊 朗讀/左利理
小時候,父親在家門前種了一片小竹林,雖不算大,但在我那小小的心里,那就是一個有著無窮樂趣的專屬王國。
每當春雨綿綿,那時不知道“小雨潤如酥”,也不懂“好雨知時節”,只知道春雨落下,竹林里泥土潤潤軟軟的,適合光腳丫,踩上去有一種奇妙的舒服感,更是期待我的寶貝蛋蛋們快點長出來。幾場細細密密如針如線的春雨過后,竹林里,緊挨著竹子媽媽的腳踝,那一個個胖胖的灰紫色的圓圓滾滾的竹菌蛋便從地底下冒了出來。然后,我便像撿大圓寶似的歡天喜地地把它們抱回家,放在我家的后陽溝里等待它們開花,再長出竹蓀。
待那“花”開時,我更是歡喜得不得了,一日看三回:蛋蛋們脫掉了灰灰的外衣,白白胖胖的身子,舉著網格的白裙似的“傘”,像極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公主,又似天仙降落人間,纖塵不染,可遙望而不可近玩。在我眼里,它們實在是太美了,忍不住用手輕輕摸摸,脆中帶軟,軟而不綿,Q彈而不粘膩。當我托著腮看著它們時,自己仿佛也變成了一位身著白衣白裙翩翩起舞的公主。有時我還會與它們說話、講故事、編排演出:你比較胖,當王子,她比較瘦當公主,你大些,當姐姐,你小些,當妹妹……正當想入非非,母親的責罵聲傳來,原來是讓我照看鍋里箜著的洋芋飯糊了,都冒煙了。后來待到“花”謝,粗胖的傘柄倒下,傘花蔫萎,我就不忍再看,任由它們去了。在那個年代,人們也不知竹蓀為何物,也不知它是一種何等珍貴營養的珍饈美味,常常任由其一堆堆一片片地開花,再一朵朵花謝,自生自滅。
還有竹筍,據說它們在地底下蟄伏三年,只等這一刻破土而出。春雨中,竹筍一節節從地底下直往上冒,脆生生,嫩搖搖,鮮活旺盛,讓人看著就覺得可愛。我樂顛顛地跑過去,噼噼啪啪地掰下來,插滿小小的背簍,活像一個掛滿戰利品的得勝將軍一樣神氣。可是背回家,大人們在剝殼時我就趕緊躲得遠遠的,因為剝那棕褐色長有絨毛的筍殼手很痛。
至于那些躲過我“掰筍之手”的漏網之筍,趁我“春眠不覺曉”,仿佛一夜之間就竄到了樓盤高。這些成年之竹為我家的生活分了好多憂解了好多難——粗粗的竹竿子在我爸爸那雙粗糙但靈巧的手里,變戲法似的變成顫顫悠悠的竹片竹條,再到細細長長的柔柔的青綠原色或米黃色的竹絲竹線。每天晚飯后,我在油燈下寫作業,媽媽在縫補衣服,兩個妹妹在打鬧或在條凳上打瞌睡,而爸爸就開始編各種竹器。那些長長短短的竹片竹絲在爸爸的大手中間翻轉穿插,像是在跳舞,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暢。瞧,那些竹絲竹線隨著爸爸的十指舞動跳躍,如行云流水,時而柔柳擺風,時而雨珠跳水,時而燕尾剪雨,時而蛟龍潛水……沒幾日,簸箕、撮箕、背簍、篩子等等日用品就在家中閃亮登場了,用不完的還會拿到集市上去賣,換回鹽呀,味精呀,肥皂呀等等。偶爾爸媽也會帶回幾顆水果糖,我們姐妹幾個分到糖果后嘗一顆后就舍不得吃了,要比誰最后吃完,如果誰沒忍住率先吃完了,看著別人吃的時候就會說唱“你吃我望,吃完了我們兩個一樣”的兒歌來掩飾尷尬和嫉妒,這樣的幸福甜蜜會彌漫好多天。
如今回到老家,竹林還在,可再也找不見父親溫暖親切的身影,只見小院荒草深,莓苔銹鎖老,不覺悲上心頭——子欲孝,而親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