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董興生
機器人加速發展的熱潮也帶動了相關公司奔赴資本市場。在優必選(HK09880,股價58.150港元,市值256.89億港元)和越疆(HK02432,股價49.400港元,市值199.67億港元)先后登陸港股市場后,極智嘉科技和云跡科技也緊跟著遞表港交所。
頂著細分領域頭部公司的光環,上述公司吸引了明星投資者的背書,但擺在其面前的還有何時走出虧損的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4家赴港上市機器人公司均以較高的銷售開支和研發開支支撐公司的快速發展。其中,僅有從事倉儲機器人的極智嘉科技明確表示,預期于不久的將來實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市場也是上述赴港上市機器人公司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而在受訪者看來,海外市場確實存在一些競爭的有利因素,但也需結合自身產品的應用場景和需求來考量。
有明星機構投資者加持
上述4家機器人公司均走到了各自細分領域的頭部位置,并得到資本的認可。
成立于2012年的優必選,在2023年底登陸港交所。作為機器人公司赴港上市的先行者,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主要聚焦工業應用場景,已推出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S和WalkerS1,公司如今已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領導者之一。
號稱“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的越疆,在2024年12月23日正式登陸港交所。根據招股書,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越疆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排名前二,并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為13.0%。
成立于2015年的極智嘉科技,是一家倉儲機器人公司,于2024年12月16日遞表港交所。根據招股書,極智嘉科技的機器人柔性分揀解決方案在自動化、效率、靈活性和投資回報率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成立于2014年的云跡科技,在2025年3月21日遞表港交所。根據招股書,云跡科技是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研發及商業化的先行者之一,如今已成為領先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企業。在2024年機器人智能體市場擁有可適應三維多層空間機器人的參與者中,云跡科技的同時在線機器人數量及服務消費者數量排名全球第一。
頂著細分領域領先者的光環,上述企業也引來明星投資者的追逐。
上市之前,騰訊控股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共持有優必選6.31%的股份,是優必選最大的機構股東,啟明創投和鼎暉投資也分別持有優必選5.82%和1.73%的股份。越疆在上市之前,深創投、中車創投、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分別持股2.88%、2.71%和3.68%。云跡科技由林芝騰訊、聯想基金、阿里巴巴旗下杭州灝月分別持股9.09%、4.22%和2.94%。極智嘉科技已獲得華平投資、CPE源峰、紀源資本、云暉資本、螞蟻集團、高榕創投、摩根士丹利、伊利、海爾、英特爾、中金資本等明星機構投資。
銷售開支高于研發投入
盡管走到或是踏過了資本市場的門口,但一個冰冷的現實是,赴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仍舊陷于虧損的泥淖。
根據招股書,率先上市的優必選,2020年至2022年各年度的收入分別為7.40億元、8.17億元和10.08億元,利潤分別為-7.07億元、-9.18億元和-9.87億元。上市后的財報顯示,優必選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分別為10.56億元和13.05億元,利潤分別為-12.65億元和-11.60億元。從整體趨勢來看,隨著收入增長,優必選的虧損額度也在提升。
2021年至2024年各年度,越疆的收入分別為1.74億元、2.41億元、2.88億元和3.74億元,利潤分別為-4180萬元、-5250萬元、-1.03億元和-9540萬元。收入增長尚未使越疆的虧損額明顯收窄。
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云跡科技的收入分別為1.61億元、1.45億元和2.45億元,利潤分別為-3.65億元、-2.65億元和-1.85億元。盡管是4家機器人公司中收入規模最小的,但似乎云跡科技對虧損的控制能力也是最強的。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極智嘉科技的收入分別為7.90億元、14.52億元、21.43億元和7.83億元,利潤分別為-10.50億元、-15.67億元、-11.27億元和-5.50億元。作為4家赴港上市機器人公司中收入規模最大的一家,極智嘉科技也承受著較大的虧損。
具體到虧損的原因,記者注意到,除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外,銷售開支同樣是侵蝕利潤的重要因素。4家赴港上市機器人公司不僅銷售開支普遍高于研發投入,而且銷售開支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也較高。
以剛剛上市不久的越疆為例,其在2021年至2024年各年度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達6363萬元、8927.4萬元、1.27億元和1.38億元,遠高于同期研發開支的4687.3萬元、5205.4萬元、7052.7萬元和7179.2萬元,而且占公司當期收入的比例也分別高達36.5%、37%、44.4%和36.90%。
盈虧平衡點何時能到來?
近日,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的話題引爆創投圈和機器人行業。其公開表示,具身智能現在特別火,但他認為商業路徑還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機器人。
關于機器人公司商業化落地的問題被嚴肅地置于公眾面前。
事實上,從上述企業銷售開支不亞于研發開支可以看出,赴港上市機器人公司也希望通過快速提升業務規模,來擺脫虧損窘境。那么,這條路是否能走得通?
“技術與商業化落地對于具身智能企業來說均重要,但當下確實應該回歸商業本質,脫離具體應用場景的產品和技術沒有意義。”4月3日,一位機器人行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站在目前的時間節點,能否預見頭部機器人公司的盈虧平衡點何時到來?該人士認為,目前大部分機器人公司都還在尋求場景的落地應用,談盈虧平衡還尚早,但也有個別企業在工業界尋找到了好的應用場景,有可能在未來3至5年實現商業突破。
越疆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短期內可能無法實現或隨后維持盈利能力。云跡科技同樣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無法于不久的將來實現或于隨后維持盈利能力。僅有極智嘉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預期于不久的將來實現盈利。
“倉儲機器人有明確的場景需求,而且能夠取量,走出一家實現盈利的機器人公司是沒有問題的。”成都一家機器人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或許也在通過股份的增減持給出自己的態度。2025年1月3日和1月7日,騰訊在二級市場減持優必選,持股比例由8.05%降至2.08%,套現10.3億港元,當時這也導致優必選股價下跌。而在2024年底上市的越疆則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其上市后股價最高較IPO(首次公開募股)發行價漲幅超過3倍。
海外市場成為重要戰場
海外市場是多家赴港上市機器人企業突破的重要方向。
招股書顯示,優必選在海外市場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從2020年的7.8%,逐步上升至2023年前4個月的32.7%。2024年,優必選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77億元和4.28億元,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2.80%。
越疆在招股書中披露,其銷售網絡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2022年、2023年,來自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8.1%、58.1%和59.1%。2024年,越疆來自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收入為2.01億元,占比為53.74%,盡管比例較2022年和2023年有所下滑,但仍達到一半以上。
極智嘉科技同樣在招股書中表示,其從一開始就戰略性地瞄準全球市場,其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內地以外市場,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收入占比也從2021年的57.3%,逐步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8.7%。
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選擇非常容易理解。“海外市場一般較為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尊重原創性技術,而且很多海外市場也沒有所謂的‘卷’文化,出海是當下機器人企業發展的一條路徑。”
前述公司高管同樣強調了應用場景的重要性。其向記者介紹:“例如機械狗這樣的機器人還好一點,宇樹科技也有一些這方面的產品出口,但在人形機器人這一塊,海外市場本身也沒有應用場景,其實出口也會比較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