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8年9月21日,江蘇新聞報道,江蘇高郵湖中,數萬斤魚被“毒”死。
而“毒”死這些魚的并不是什么入侵物種,也不是什么惡意投毒,而是因為一種人們司空見慣的植物,雞頭米。
在高郵湖中5萬多畝的養殖水域中,種植著3萬多畝的雞頭米,是當地百姓重要的經濟來源,除了雞頭米,湖中也養著很多的魚蝦。
這些養殖區都被不同的承包商承包下來,彼此之間互不干擾,但是魚塘主卻認定是雞頭米“毒”死了自家的魚,而雞頭米養殖戶也并不否認。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雞頭米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在江南地區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那么為什么人可以吃,但卻能“毒”死魚蝦呢?
?【·雞頭米“毒”死魚·】?
2018年9月1日,在高郵湖中承包塘口養魚的劉先生和往常一樣來到自家塘口查看,但是卻完全沒有之前的即將豐收的喜悅。
他家魚塘里的魚已經養了兩年多,即將上市,但是現在在湖面上卻飄著很多的死魚,而這還只是九牛已買,還有很多死魚已經沉入塘地看不到了。
根據劉先生的預估,在他的魚塘里的魚主要是花鰱、青魚、鱖魚等,第一天這些魚死了有將近兩千斤,第二天魚塘里的魚幾乎全部死亡,損失大約在21萬元左右。
那么這些魚好端端的,為什么會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幾乎全部死亡呢?
這與8月底的一場大水有分不開的關系,高郵湖因為漲水,劉先生以及附近其他人的魚塘里都被灌入了“黑水”。
即便漲水之后消退,這些“黑水”也已經進入到了他們的魚塘里,很快,魚塘里的魚就出現了異常的情況。
當地的環保部門也及時對水質進行了監測,發現魚塘里的水溶解氧只有0.24,而正常數值最起碼應該是在5以上。
造成魚塘里的魚死亡的原因就是這些“黑水”,那么這些“黑水”又是從何而來呢?
在劉先生的魚塘附近有著一個數百畝的塘口,里面種植著的正是雞頭米,也就是芡實,而這些“黑水”就來自種植芡實的塘口。
芡實為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整體構造獨特,具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芡實的果實為肉質漿果狀,外皮堅硬且有刺,內含20到30粒種子,種子球形至橢圓形,成熟后呈白色或淡黃色,種皮堅硬,富含淀粉,是人們食用的部分,種子成熟后沉入水底越冬,第二年萌發。
在種植芡實的塘口中,這里的水散發著難聞的臭味,芡實植株的葉子幾乎將整個水面都覆蓋住了,密不透風。
芡實的葉片巨大,浮于水面或稍高出水面,直徑可達1米以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波狀,葉面綠色,背面紫紅或紫褐色,密布銳利的倒刺,有防御食草動物的功能。
芡實花為兩性花,直立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色多為紫紅色或粉紫色,花徑可達10厘米,花瓣多輪排列,內藏雌雄蕊,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開花時間通常在夏季,每朵花只開一天,午后凋謝。
芡實的生長周期從每年4到5月開始播種,6到8月為生長期,8月下旬至10月為收獲期,整個周期約為150到180天,芡實果實成熟的時候,它們的葉子就會開始腐爛,導致“黑水”更加惡臭。
?——【·芡實種植·】——?
芡實適合生長在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水質清潔的淡水環境中,原產于中國,在我國分布廣泛,長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江南水鄉一帶均有種植或野生群落,尤以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為盛。
盡管芡實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營養價值,但在部分地區盲目擴大種植范圍,尤其是在自然湖泊、水庫等開放水域內種植,極有可能引發生態方面的隱憂。
劉先生魚塘里的魚之所以死亡也和附近種植的芡實有分不開的關系。
芡實葉片巨大且密集,覆蓋水面后會嚴重影響陽光穿透,抑制水下植物光合作用,導致水體溶氧下降,加速有機質沉積,最終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和黑臭現象。
芡實形成的“綠色天幕”減少了空氣與水體之間的氧氣交換,尤其在高溫天氣,夜間水體無光合作用,魚蝦極易因缺氧死亡。
許多魚類如鯽魚、草魚等需在陽光充足、水草豐富的淺水區產卵,而芡實根系密集、水下陰暗,使這些區域不再適合魚類繁殖。
魚苗、蝦苗初期發育依賴浮游生物和微藻,而芡實遮光影響藻類繁殖,會間接導致幼魚幼蝦缺少食物來源,影響它們的生長發育。
在湖泊、水庫中種植芡實,往往需要人工收割、打撈殘葉,若管理不善,大量枯死的芡實葉片沉入水底腐爛,將成為污染源,魚蝦將難以存活,水質也將受到污染。
并且芡實很容易發生病蟲害,種植過程中需要噴灑農藥,這樣也會污染水體,農藥對魚蝦的品質也會造成影響。
專家表示,芡實的生長力非常旺盛,并不適合在開放的水域中養殖,只能在封閉的小面積水域中單獨養殖。
在高郵湖中,芡實和魚蝦等水產養殖在一起才會出現數萬斤魚被“毒”死的情況。
當地有關部門也在一直積極宣傳,禁止在水產養殖區種植芡實,對于已經種植的芡實也在積極地想辦法清理。
芡實既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然而在追求高產與效益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生態代價。
參考:
荔枝網《高郵湖:雞頭米“毒”死了一片魚,問題出在哪?》,2018-9-20
江蘇新聞《雞頭米引發水質惡化,害死魚蝦 種植戶:有本事你就去告!》,2018-9-21
中國江蘇網《高郵蘆葦蕩圩內1.5萬斤芡實被查處 竟是因為……》,2018-10-26全國各地都有,2018年江蘇高郵湖種植后,“毒”死數萬斤魚
2025-04-07 20:26·萬象硬核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8年9月21日,江蘇新聞報道,江蘇高郵湖中,數萬斤魚被“毒”死。
而“毒”死這些魚的并不是什么入侵物種,也不是什么惡意投毒,而是因為一種人們司空見慣的植物,雞頭米。
在高郵湖中5萬多畝的養殖水域中,種植著3萬多畝的雞頭米,是當地百姓重要的經濟來源,除了雞頭米,湖中也養著很多的魚蝦。
這些養殖區都被不同的承包商承包下來,彼此之間互不干擾,但是魚塘主卻認定是雞頭米“毒”死了自家的魚,而雞頭米養殖戶也并不否認。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雞頭米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在江南地區是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那么為什么人可以吃,但卻能“毒”死魚蝦呢?
?【·雞頭米“毒”死魚·】?
2018年9月1日,在高郵湖中承包塘口養魚的劉先生和往常一樣來到自家塘口查看,但是卻完全沒有之前的即將豐收的喜悅。
他家魚塘里的魚已經養了兩年多,即將上市,但是現在在湖面上卻飄著很多的死魚,而這還只是九牛已買,還有很多死魚已經沉入塘地看不到了。
根據劉先生的預估,在他的魚塘里的魚主要是花鰱、青魚、鱖魚等,第一天這些魚死了有將近兩千斤,第二天魚塘里的魚幾乎全部死亡,損失大約在21萬元左右。
那么這些魚好端端的,為什么會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幾乎全部死亡呢?
這與8月底的一場大水有分不開的關系,高郵湖因為漲水,劉先生以及附近其他人的魚塘里都被灌入了“黑水”。
即便漲水之后消退,這些“黑水”也已經進入到了他們的魚塘里,很快,魚塘里的魚就出現了異常的情況。
當地的環保部門也及時對水質進行了監測,發現魚塘里的水溶解氧只有0.24,而正常數值最起碼應該是在5以上。
造成魚塘里的魚死亡的原因就是這些“黑水”,那么這些“黑水”又是從何而來呢?
在劉先生的魚塘附近有著一個數百畝的塘口,里面種植著的正是雞頭米,也就是芡實,而這些“黑水”就來自種植芡實的塘口。
芡實為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整體構造獨特,具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芡實的果實為肉質漿果狀,外皮堅硬且有刺,內含20到30粒種子,種子球形至橢圓形,成熟后呈白色或淡黃色,種皮堅硬,富含淀粉,是人們食用的部分,種子成熟后沉入水底越冬,第二年萌發。
在種植芡實的塘口中,這里的水散發著難聞的臭味,芡實植株的葉子幾乎將整個水面都覆蓋住了,密不透風。
芡實的葉片巨大,浮于水面或稍高出水面,直徑可達1米以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波狀,葉面綠色,背面紫紅或紫褐色,密布銳利的倒刺,有防御食草動物的功能。
芡實花為兩性花,直立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色多為紫紅色或粉紫色,花徑可達10厘米,花瓣多輪排列,內藏雌雄蕊,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開花時間通常在夏季,每朵花只開一天,午后凋謝。
芡實的生長周期從每年4到5月開始播種,6到8月為生長期,8月下旬至10月為收獲期,整個周期約為150到180天,芡實果實成熟的時候,它們的葉子就會開始腐爛,導致“黑水”更加惡臭。
?——【·芡實種植·】——?
芡實適合生長在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水質清潔的淡水環境中,原產于中國,在我國分布廣泛,長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江南水鄉一帶均有種植或野生群落,尤以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地為盛。
盡管芡實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營養價值,但在部分地區盲目擴大種植范圍,尤其是在自然湖泊、水庫等開放水域內種植,極有可能引發生態方面的隱憂。
劉先生魚塘里的魚之所以死亡也和附近種植的芡實有分不開的關系。
芡實葉片巨大且密集,覆蓋水面后會嚴重影響陽光穿透,抑制水下植物光合作用,導致水體溶氧下降,加速有機質沉積,最終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和黑臭現象。
芡實形成的“綠色天幕”減少了空氣與水體之間的氧氣交換,尤其在高溫天氣,夜間水體無光合作用,魚蝦極易因缺氧死亡。
許多魚類如鯽魚、草魚等需在陽光充足、水草豐富的淺水區產卵,而芡實根系密集、水下陰暗,使這些區域不再適合魚類繁殖。
魚苗、蝦苗初期發育依賴浮游生物和微藻,而芡實遮光影響藻類繁殖,會間接導致幼魚幼蝦缺少食物來源,影響它們的生長發育。
在湖泊、水庫中種植芡實,往往需要人工收割、打撈殘葉,若管理不善,大量枯死的芡實葉片沉入水底腐爛,將成為污染源,魚蝦將難以存活,水質也將受到污染。
并且芡實很容易發生病蟲害,種植過程中需要噴灑農藥,這樣也會污染水體,農藥對魚蝦的品質也會造成影響。
專家表示,芡實的生長力非常旺盛,并不適合在開放的水域中養殖,只能在封閉的小面積水域中單獨養殖。
在高郵湖中,芡實和魚蝦等水產養殖在一起才會出現數萬斤魚被“毒”死的情況。
當地有關部門也在一直積極宣傳,禁止在水產養殖區種植芡實,對于已經種植的芡實也在積極地想辦法清理。
芡實既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然而在追求高產與效益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可能帶來的生態代價。
參考:
荔枝網《高郵湖:雞頭米“毒”死了一片魚,問題出在哪?》,2018-9-20
江蘇新聞《雞頭米引發水質惡化,害死魚蝦 種植戶:有本事你就去告!》,2018-9-21
中國江蘇網《高郵蘆葦蕩圩內1.5萬斤芡實被查處 竟是因為……》,2018-10-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