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一個31億元項目公開招標,僅來了3名投標人!而四川華西集團旗下公司已經預中標!
昨天,《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發布《達州市達川區仰天灣片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人評標結果公示》,引發熱議!
那么,這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項目呢?31億元大項目,為何只吸引到3名投標人呢?
3月13日,招標人(項目業主)——達州市達川空港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發布上述項目招標公告。
據披露,該項目建設地點位于達川區三里坪街道,新建橋梁一座,長644米,寬41米;城市道路16公里;綜合管廊5公里;智慧停車場800個停車位、充電樁;改擴建自行車道及步行道24公里;配套建設供水、供氣、供電工程、雨污分流工程以及文化打造等其他配套基礎設施,最高投標限價為3102610000元。
4月7日上午9點,該項目正式開標評標。
據《開標記錄表》顯示,這個超31億元的大項目,竟然只有3家企業參與競標。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3家企業的投標情況。
中誠投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和煙建集團有限公司,投標報價均為31億元,而四川華西集團旗下公司——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的投標報價則為最高投標限價:3102610000元。
昨天下午,該項目發布評標結果公示: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以投資收益率7.40%、綜合評標得分91.37排序中標候選人第一名。
31億元項目,為何僅有3家投標人感興趣?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該項目是“投資—建設—運營”的合作模式,簡稱ICO或BOT變體, 是一種常見的項目交付模式,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領域。
而本案明確“以公開招標方式確定本項目的社會資本后,招標人與社會資本成立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本項目。項目公司由項目業主與社會資本按照5%:95%的注冊資本出資比例,在達川區轄區范圍內注冊成立”。
也就是說,中標企業為該項目的投資主體,將承擔95%的風險,比如:巨額前期投資、回收周期長、政策變動風險等。
該人士指出,由于該模式具有“長期利益與短期回報”、“公共屬性與商業邏輯”之間的結構性矛盾,而且此次投資體量巨大,對投標人的綜合實力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