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白駒是中共瓊崖黨組織和瓊崖人民軍隊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曾被周恩來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新中國成立后,馮白駒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等職。1957年2月,馮白駒因所謂的“地方主義”受到了錯誤的批判。
馮白駒
1961年12月,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把馮白駒當作廣東的元老來看待,讓他掛個空名,高興了就到下面跑跑,了解點材料,然后回來向省委提意見。馮白駒卻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說:
這樣做,我是不愿意的,且當元老我也沒有條件。我考慮到如果在廣東工作下去,自己感到有困難,情緒也有點問題,因此我要求省委將我送出廣東,到別的地方工作,這對我對黨都有好處。當然,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服從組織分配,如省委認為仍要我在廣東工作,那我應該服從,但我的心愿還是送出廣東為好。
1963年4月,馮白駒給黨中央寫信,要求調離廣東,這年4月,經中央同意,他調任浙江省副省長。馮白駒在浙江工作期間,為消滅血吸蟲病殫精竭慮,實踐了他“根據我的情況,來浙江不可能做很多工作,但如果在有生之年,為浙江消滅血吸蟲病作點貢獻,也就可以向馬克思交賬了”的諾言。
馮白駒(中)
1966年8月,馮白駒到北京出席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會議期間,他向陳毅講述了自己被打成“海南地方主義反黨集團頭子”并受到處分的不公平待遇,陳毅聽后安慰他說:“你是一位好同志,應該向前看,不要背包袱。”
不久以后,馮白駒受到了沖擊,“造反派”在抄他的家時,抄走了他的左輪手槍。馮白駒最掛念的就是這支左輪手槍,他曾對秘書孔慶演說:“這是繳的薛岳部隊的,對我有紀念意義。”當年馮白駒指揮瓊崖縱隊接應渡海大軍,一舉突破薛岳曾吹噓為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海南獲得解放。這支左輪手槍,對馮白駒來說,意義非同一般。
1971年夏天,馮白駒因為長期受到迫害,已經重病纏身,他自感來日不多,便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申訴所謂“反地方主義”的問題,要求中央給自己平反昭雪。
馮白駒
這年10月的一天,毛澤東收到了馮白駒的信,這天他正好要接見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毛澤東在談話時問丁盛:“你在廣州軍區當司令,可知道廣東出了什么人物嗎?”
丁盛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立即站起來說:“請教毛主席,請毛主席指示!”
毛主席示意丁盛坐下,然后說:“我講的是大革命時代廣東出了兩個人物,一個叫彭湃,一個叫馮白駒,你知道么?”
丁盛回答說:“知道,但不熟悉。”
丁盛
毛主席便講起了馮白駒的故事,并對他作了概括性評價:“海南島的馮白駒始終堅持貫徹正確的路線。我看主要是兩條,一是堅持發動群眾,抓好根據地建設;一是堅持武裝斗爭,抓住槍桿子不放。所以,馮白駒在海南革命斗爭中站住腳,迎來了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說完以后,又問丁盛:“馮白駒現在在哪里?”
丁盛說:“在浙江省任副省長,具體情況不大清楚。”
此時周恩來插話說:“馮白駒同志受到沖擊,現在身患重病。”
毛澤東當即拍板:“有病要及時醫治,可派專機接來北京,想辦法把病治好。”
毛澤東
最后毛澤東又對丁盛說:“你們廣東不是缺干部嗎,馮白駒是一位可請出來起用的好干部。”
丁盛連聲回答:“是,是,是!”
這次會見結束后,周恩來馬上派專機接馮白駒來京治病。但令人深感惋惜的是,馮白駒由于身患不治之癥,未能康復重新出來為黨為人民多做工作,于1973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7月28日,黨中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為馮白駒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周恩來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他送了花圈。
馮白駒雕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